以弱胜强,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终极较量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官渡之战曹操没赢,那三国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袁绍战胜曹操,独霸北方,曹操如丧家之犬仓皇逃窜,于一座小庙被杀。从此北方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皇帝再度易主。

半年之后,袁绍起雄狮百万,战将千员,与孙权会列江东。

然后赤壁大败,关羽于华容道斩袁绍,自此北方又陷入混乱,皇帝又要开始颠沛流离了。然后......最后刘备一统天下,挽救了汉室江山,史称玄德中兴

以上纯粹瞎想,哈哈哈。


我是拥刘反曹的支持者,自然是希望我刘皇叔可以学汉高祖,出汉中,进而争霸天下。


可惜没有如果,事实就是曹操在官渡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这也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在官渡战役之中,也出现了几个名场面。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关公忠义无双之名也从此深入人心。而历史的真假,也在关二爷的呐喊声中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这白马斩颜良是真的不能再真了。而袁绍先失去了颜良,又在延津折了文丑,最后跟曹操对峙与官渡,一步步的走入了曹操的陷阱。

如果说失去颜良文丑,只是少了两员大将,那袁绍自己的优柔寡断,好大喜功,算是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局面。

咱们先不论,袁绍和曹操的这场战争是不是应该现在打,就说真的决定要打了,带着将军和士兵就好了,为啥还要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呢。带着就带着吧,却因为自己的小儿子生病而没心情出兵,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再有,袁绍手下也不是没有武将谋士。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文有:沮授、许攸、田丰、郭图、逢纪。讲道理也不差啊,咋就一手好牌给砸手里了呢。

从根本上说,武将也好,谋士也罢,都算是打工人,最终的战略战术的决策者还是袁绍本人。而袁绍本人,从外在看上去确实可以说是个美男子,但却是志大才疏、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而且袁绍的谋士们,在这个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还在内斗,许攸被逼转头曹操就是个鲜活的例子,也是袁绍的第一个致命错误

也正是因此,官渡之战也从两军的长期相持,来到了关键的转折。

许攸建议火烧乌巢的粮草,得知此事袁绍军心大乱,这时袁绍又犯了第二个致命的错误。

听郭图的愚蠢建议,让自己仅有的上将张郃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而不是救乌巢的火。张郃被迫降曹。到此,自己所有能征善战的将军一个都没了,败局已定。

袁绍吐血而死,至此官渡之战落幕。曹操以弱胜强,从此奠定了北方的霸主地位。

到这还没完,虽然袁绍死了,也只是丢了冀州一州之地,袁绍的儿子们还坐拥并、青、幽三州的地盘,还有不少军队。虽然打不过曹操,但是负隅顽抗一阵还是可以的。

而这是袁绍的第三个致命错误,也是最早之前留下的隐患。


让自己的儿子,分别驻守不同的州城。这可真算是让自己的儿子随意招兵买马,来争取未来的地位了,真是愚蠢至极。

而就在这关系到袁氏生死存亡的时候,这几位袁绍的好儿子,不想着为父亲报仇,竟然搞了内斗。


自己人打的不可开交,白白便宜了曹操,就连最后跑到辽东公孙康那里,竟还想着取公孙康自立,最后被公孙康斩了头颅送到了曹操面前。

真时也命也,袁绍积累了大半辈子的基业,就这么在短短的半年之内一朝尽丧。

而在这场战役中,曹操手下的谋士也没闲着,在曹操最想要撤军的时候,曹操的子房——荀彧力劝曹操不能撤军。“官渡这场仗是必须要打的,现在打不赢,日后就更打不赢了,因此不管多困难,现在也必须坚持”。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直言进谏被留下未能出征,田丰被下狱,许攸弃暗投明,就剩下郭图这么一个嫉妒心贼强的、略显废物的谋士,又亲自操刀送张郃给了曹操。

好家伙,要不是事实不允许我瞎猜,真是有理由怀疑郭图是曹操的卧底。先送了许攸,又送了张郃


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提到,“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月光个人感觉,这人谋,不仅仅是曹操集团文臣武将的集体谋划,还有袁绍身边类似郭图的蠢货的助力,瞌睡就给送枕头。


而说到袁绍的失败,不是自己的家底不如曹操,而是败给了自己的性格,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诚不欺。

曹操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干,以及袁绍的愚蠢,赢下了这场极为重要的官渡之战。一举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虽然还有类似西凉这样的地方没有收服,不过这不妨碍曹操的野心,日益膨胀。

那么在独霸中原之后的曹操,又会如何选择呢?


一直战无不胜的孟德,还能继续连胜嘛?


《短歌行》这首彰显曹操志向的诗作又是什么时候做的呢?

期待明天喽。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501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