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家族掌大权,王凝之痴迷道教,和谢道韫性格也不合
谢道韫的林下风气,是说她闲雅飘逸的气度,这在东晋当时是把谢道韫看作有名士风度的人物。而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确被谢道韫所看不起,但却并非真得配不上。其中除了谢道韫自身所具备的不亚于当时名士的风度之外,其实还包含东晋所独有的门阀士族格局的原因。
谢道韫的林下风气,是时人评价谢道韫,比张氏女子更具备当时名士所喜欢的风度,这是从谢道韫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和气度评价的。谢道韫出身东晋鼎盛门阀陈郡谢氏,嫁给琅琊王氏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是东晋门阀之间的互结联姻。
不过,值得去看的是当时陈郡谢氏正当鼎盛,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谢安、谢玄等人,凭借淝水之功打赢前秦对东晋之战,从而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当时最为鼎盛的门阀。而相对的琅琊王氏自东晋建立之初,与司马睿建立东晋的王导、王敦的离世,发展到当时已经不及陈郡谢氏门阀地位显赫。在东晋政权独特的门阀政治格局当中,陈郡谢氏正当权是东晋最显赫士族,而与陈郡谢氏联姻的琅琊王氏则是“高攀”。
谢道韫也的确表达过对当时嫁与的琅琊王氏的鄙夷态度,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后,有一次回到娘家,碰到谢安问她为什么郁郁不乐,谢道韫回答道:“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这里谢道韫是把王凝之等琅琊王氏子弟,与陈郡谢氏的谢安等谢氏子弟对比,觉得琅琊王氏之人不如自己的陈郡谢氏。这里当然包含了谢道韫对于自己所嫁给的王凝之的不满,自己小时候便能有“咏絮之才”的美名,嫁给的王凝之却是个只会求道的平庸之辈。
可是王凝之真的就配不上谢道韫吗?不见得。
琅琊王氏虽不如当时陈郡谢氏鼎盛,但也依旧是东晋高门士族,除了王羲之等人的才名之外,单王凝之一辈就有王徽之、王献之等名士,并且才名不输谢道韫跟谢安所提到的阿大、中郎等人,谢道韫虽有才名,但也仅限于跟其他女子相比,即便看不惯王凝之,但真要对比王羲之、王徽之等人当然还尚有不足。由此可知,谢道韫之所以对于王凝之有所不满,被人觉得王凝之配不上谢道韫,应当是另有其他原因:
东晋门阀政治格局之下,谢道韫的评判标准会有失偏颇
东晋的政权是门阀与皇权“共天下”的特殊模式,所以当时能够掌权门阀,在东晋朝中具备极大的权柄。琅琊王氏自王导死后,就没再能执掌中枢朝政,虽然依旧是东晋大族,但却无法同后来逐渐崛起正当鼎盛的陈郡谢氏相比。而门阀士族之间通过联姻,互相构成联系,门阀子弟得以世代出仕高官,是当时门阀士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之间相互联姻,正是出于这种考量。
不过,既然是门阀之间的联姻,自然存在孰轻孰重之分,当时谢安正在中枢当权,由此陈郡谢氏成为东晋门阀政治当中的鼎盛门阀,而其他门阀自然对其想要多多结交,这是门阀政治甚至古代王朝很普遍的现象。
当时谢道韫自身所处的陈郡谢氏正当鼎盛,而嫁过去的琅琊王氏不如陈郡谢氏兴盛,在朝中也不如自己门阀地位高,因此作为谢氏之女的谢道韫,才会有当时王氏之子不如谢氏之子的看法。这是谢道韫出于所处的东晋掌权门阀子弟的身份,对琅琊王氏子弟的傲慢态度,至少也是有些“恃谢傲王”的意味了。
由此可见,结合东晋当时特殊的门阀政治格局去看,谢道韫比较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子弟的孰强孰弱,可能就并非单纯的比较才华、风度了,应当还包含在朝中所任官位的高低等现实条件。如此的评判标准之下,谢道韫碰到个不愿争权夺利的王凝之,自然会有所不满。
即便门阀之间的联姻也会根据门阀的鼎盛与否区别对待
对于门阀联姻的选择,会多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如果是正当权的鼎盛门阀,自然会受到其他衰落门阀的追捧,而如果是衰败门阀自然不会被人过分重视。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的联姻关系当中,可以看出当时联姻关系也会根据门阀的鼎盛与否,而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
王羲之的夫人郗璿是东晋高平郗氏之女,郗夫人曾经回到家对自己的两个弟弟说:“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这其中所透露的信息,能够看出当时作为高门士族的琅琊王氏,也会根据联姻的门阀鼎盛与否,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王羲之所娶郗璿是郗鉴之女,当初琅琊王氏与高平郗氏联姻,当初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不过当时琅琊王氏虽然为鼎盛门阀,但联姻高平郗氏却是不得已而为之。两个门阀的联姻背景是,东晋初期“王敦之乱”后,作为琅琊王氏外部方镇军事力量的王敦等王氏子弟损失严重,中枢王导虽然依旧能够把持朝政,但受到了豫州庾亮和荆州陶侃等人的窥伺。
王导只有依靠当时镇守京口,拥有一定军事力量的郗鉴的帮助,才能够对抗上游庾亮和陶侃的威胁。因此王导通过与郗氏之间的门阀联姻,加强与京口郗鉴的亲密关系,以此保障自己在中枢的地位。于是,王羲之成为郗鉴的“东床快婿”,奠定了琅琊王氏与高平郗氏之间的联系。
但是,高平郗氏自从郗鉴和郗超等人的离世逐渐衰落,与之联姻的琅琊王氏也不再重视与高平郗氏的关系,因此才对郗氏兄弟态度平平。而对于同样是联姻关系的陈郡谢氏,王氏兄弟则是表现得非常热情,这才导致了郗夫人的不满。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门阀之间即便存在联姻关系,也会因此是否在朝中当权、门阀是否兴盛而产生不同的态度。从琅琊王氏兄弟对郗氏的冷落,和对谢氏的热情态度,再来看当时作为鼎盛门阀之女嫁给王凝之的谢道韫,自然在心中带有陈郡谢氏的傲气。由此,也会有了王凝之配不上谢道韫的说法。
王凝之本人与谢道韫之间性格并不相合,谢道韫颇具风骨
谢道韫被人评价林下风气,当是其自身所表现出来气度的评价。而王凝之却痴迷道法,与妻子性格迥异。从东晋末期,孙恩和卢循之乱中,谢道韫和王凝之的不同表现,当看出这两人完全不同的性格。
孙恩大军进攻会稽时,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不仅不积极备战,而去闭门祈祷道祖保佑。等到叛军破成,王凝之和其子女都被杀。“世奉天师道,不出兵,亦不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官属请出兵讨恩,凝之曰:‘我已请大道,借鬼兵守诸津要,各数万,贼不足忧也。’及恩渐近,乃听出兵,恩已至郡下。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谢道韫看到丈夫被杀,没有惊慌失措,拿起兵器亲自拼杀带着家眷逃跑。“凝之妻谢道韫,弈之女也,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婢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被孙恩抓获后,谢道韫厉声呵斥,被孙恩敬佩其气度不杀谢道韫,而是把她送回会稽。“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在战乱之中的表现,能够看出谢道韫除了因谢氏门阀而对丈夫不满之外,在性格风骨之上也与丈夫有着很大的不合。王凝之沉迷道教不备军务,是当时门阀士族的典型样貌,只会做清闲的官职,实际上真正能够励精图治的很少。而谢道韫虽为女子,能够在丈夫被杀后,还持刀亲自拼杀,被抓后厉声呵斥叛贼,表现出了魏晋名士才具备的风骨。
王凝之和谢道韫一个门阀子弟清逸闲散,一个咏絮之才颇具风骨,起码在大部分人看来,两者是不相配的。
但毕竟是在东晋特殊的历史环境当中的门阀婚姻,若是当初谢安为谢道韫选丈夫时选了更加高傲孤僻的王徽之,可能与谢道韫的林下风气更加相配了。
谢道韫的林下风气是其具有当时世人推崇的名士风度,作为女子之神能够被人用名士风度来评价,可见其自身才华与气度的不凡。而颇具风骨的谢道韫,嫁给只会谈玄求道的平庸王凝之,自然被世人看作不相配的代表。但结合当时东晋特殊的门阀政治状况,作为陈郡谢氏之女的谢道韫,自然会对已经不再鼎盛的琅琊王氏王凝之有些看轻。王凝之最终被叛军所杀的结局,跟谢道韫颇具名士风度的拼杀和呵斥叛贼,更能看出夫妻二人在性格上的不同。谢道韫的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足让其得《三字经》中“能咏吟”之名,而看似平庸的王凝之也有“得王氏之韵”的清劲书法传世。门阀之间联姻的谢道韫和王凝之,到底相不相配,后世也就不过多评断了吧。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53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