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找马玉炜
我是无意中在某个小视频媒体上看到他的。他叫马玉炜,是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
那一课讲的是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短短的28个字,如果除去重复的“巴山夜雨”,只有24个字。拆开来,对照着英文的翻译来讲,十来分钟,把一首诗讲透了。
他的语文课,上得像是在表演,主要是设计得很巧妙,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流畅,如果没有经过沟通排练,任何一个地方卡了壳,就少了一半的精彩。但即使如此,这样的课让人兴致盎然。
如果现实生活中,都是这样的老师来上课,还有人不喜欢语文吗?还有人害怕作文吗?
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马老师是南通人,头衔是青年作家、独立讲书人。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件与此有关又无关的事。
我在视频里了解到,马玉炜老师曾出过一本书,叫《一别之后》,我就想把它列入购物箱,说不定下次买书时,我就选了它呢。
但我在某当、某东、某宝、某多等我常用的几个地方去搜,除了某当说无货或不再销售外,其他的地方没有任何信息。
什么原因呢?
我好奇心起来了。
我得到某夫子旧书网上去看看,看能不能淘一本回来?
最新的结果是,旧书网上也没有。这就是很奇怪了。
找度娘,度娘的介绍:
这本书叙述了作者耳闻目睹、切身经历的各种小事尤其是各种聚散离合,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百年孤独”,写亲人和老乡;“春风化雨”,写他求学时的师友和他教书时的学生;“人间行路”,写他的社会交往。主要特点:其一,写了许多场离别,让人有些惆怅,但不让人痛苦,反倒觉得世界美好而温柔;其二,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其三,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平常小事情,但是书中也反映出了时代的风气,用马玉炜的话说,“通过对身边人的记录,谱写更宽广、更辽阔的生命画卷,希望书写中国人的心灵史”。
这也不至于有啥毛病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