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逆行者”:为了新中国,开飞机冲向原子弹蘑菇云!
原子弹爆炸后,恐怖的冲击波跟核辐射向四周扩散,蘑菇云冲天而起,普通人跑都来不及,竟然有一架装着6个人的飞机,径直向蘑菇云飞去,这你敢信吗?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逆行者”。
他们的身份,隐藏在军人标签后;他们的故事,静静地躺在保密柜和历史档案之中;他们的面孔,在宏大叙事中渐渐变得模糊。
我想,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如何取样?
1964年,我国原子弹的爆炸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包含大量的颗粒、灰尘等沉降物,是进行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所以爆炸之后如何取样,就成为科学家必须攻克的难题。
国外基本都是在地面采样,优点是安全;缺点是必须要进行多次核爆才能获取足够的样本。
但是10多万人忙活了整整10年,新中国生产出的武器级高浓缩铀,只够制造出2颗铀球。
一颗球有多大?邓稼先曾经比划过,比一个橙子大不了多少。
就这么一颗小球,当时的价值达到了1.1亿美金以上,而1963年底,我国全部的外汇储量,也就这个数。
国家的底子太薄,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了。
科学家们认为可以派飞机在原子弹爆炸后进入蘑菇云采集样本。
这是个很冒险的想法,当时在国际上没有先例,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飞机进入蘑菇云,会不会因为高温而融化?
飞行员会不会因为强烈的核辐射当场丧命?
爆炸的冲击波会不会直接把飞机撕成碎片?
在蘑菇云中能否采集到足够的样本?
……
经过科学家们激烈的讨论,加上了足够的安全措施后,总指挥张爱萍将军下了决心:“就这么办!”
1964年7月,空军飞行航空兵某师的一架飞机跟6名机组成员被挑中执行此次任务。
飞机是苏联的伊尔-12,这架伊尔-12现在正静静地摆放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6名机组成员分别是:
郭洪礼正驾驶(机长);
李付森副驾驶;
季献康领航长;
王景海通讯员;
耿君机械师;
高增厚剂量员。
郭洪礼
这6人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兵强将,机长郭洪礼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副驾驶李付森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飞行员,先后飞过美式 C -46运输机、苏式伊尔﹣12运输机。
但是这次采样任务,跟以往的飞行任务都不一样,必须精准地在原子弹爆炸后30分钟时进入7000米高空的蘑菇云。
早了,蘑菇云没有完全形成,气浪涡流和强大的冲击波将损坏飞机;晚了,蘑菇云开始扩散,即使穿进去,也达不到所需收集的剂量,取样会前功尽弃。
这是一次绝密的任务,6个人不约而同地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做好了再也回不来的准备,瞒着家人奔赴罗布泊。
当时的条件仍然非常艰苦,总指挥张爱萍将军为英雄们饯行时,只能拿出一包板栗,这在当时已经是难得的好东西,让大家都备受鼓舞,表示只要螺旋桨还在转,就坚决完成任务。
李传森
冲向蘑菇云
1964年10月16日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终于到了。
取样的飞机停在爆炸点40公里外的地方,6个人趴在掩体中,为避免失明,被要求不准睁开眼睛。
下午3点整,巨大的爆炸声传来,郭洪礼知道,听到声音表示冲击波已经过去,他大喊一声:“上!”机组成员冲上飞机。
这时,40公里外的爆炸烟云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巨大的烟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上部不断膨胀变大。
蘑菇云升起意味着巨大的危险,机组成员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异常兴奋,因为我们国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
飞机按时起飞,40公里的距离对于飞机来说,就是几分钟的事。
郭洪礼
此时,从飞机上往前看去,可以看到一个红色的火球腾空而起,席卷着残云烟雾,不断地向外膨胀,变换桔红、橘黄等颜色。
接近蘑菇云时,飞机被强大的气浪冲击得非常不稳定,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驾驶非常吃力,郭洪礼在副驾驶李付森的帮助下,手脚并用稳定住了飞机。领航员季献康计算好了飞机切入的角度,飞机一头扎进了、蘑菇云,整个任务最危险的时刻终于到了。
飞机左机翼几乎贴着蘑菇云的中心,周围的一切都模糊了,飞机在黑色的浓烟中穿行,能见度非常低,机身被强烈翻滚的气流冲击得剧烈颠簸,像是脱缰的野马。
郭洪礼和机械师耿君不停地观察着飞机上的仪表,努力保持着飞机的航向。
飞机在蘑菇云中只飞行了5秒,穿出云层后,大家都欢呼起来,至少辐射没有直接要了所有人的命。
伊尔-12
就在大家以为可以顺利返航的时候,剂量员高增厚大声说道:“仪器上的红灯未亮,收集剂量不够。”
郭洪礼与李付森相互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果决,没有犹豫,郭洪礼驾驶飞机掉头,又一次飞进了蘑菇云,继续采集样本。
就这样,飞机在蘑菇云中跌跌撞撞连续穿越了三次,监测仪上的红灯终于亮了,大家长吁了一口气。经指挥部指示,飞机安全降落在吐鲁番机场。
飞机着陆后,机组人员立即脱下防毒面具更换衣服,进行冲洗、消毒。整个飞机被污染得厉害,地面上的化学部队测量了一下,仪器一下子就满格了!
其实为了保护厉机组成员,当时飞机加装了很多安全措设施,机舱进气道安装了过滤器,以减少舱内的放射性沾染,机体蒙皮所有可见的缝隙都贴上了密封条,机组成员全部配发了带有密闭头盔、供氧系统、通信系统、增压系统的"高空代偿服°"。
核试爆成功后,基地举办了表彰大会,机组荣立集体一等功,郭洪礼个人荣立一等功,但是表彰大会他们都没有参加。因为全体机组人员被送往位于马兰的21基地里的医院,住院疗养一个多月。
英雄们后来怎么样?
这次任务改变了6个人的生活,李付森的女儿回忆说,几个月不见爸爸,再见的时候怎么头发全都白了,那时候李付森只有37岁啊,竟然已经有人在火车上叫他爷爷了。
李传森
50年后李付森接受采访时依然会因为新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次绝密任务还不能跟家里人提起,直到40年后的2004年,国家解密,几个人的家人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亲人曾经做过这么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
幸运的是,几位英雄都非常长寿,郭洪礼在95岁时去世,李付森今年已经97岁高龄。
郭洪礼
结语
我们为什么需要原子弹?中国人向来是爱好和平,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也不是好战的民族,可是时间回到1964年,没有原子弹行吗?
不行,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都对我们进行过核讹诈,声称要对我们进行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打击。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多亏了以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为首的无数无名英雄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向所有参与研制原子弹的英雄致敬!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