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76-人性最大的恶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字面意思:
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非要怎样干,也不会禁止怎样干,一切以道义为标准。

这是孔圣人对世人的劝慰或要求,他之所以被后世尊为圣人,可见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最终成为万世师表,还也以文字的形式整理了这些要求,为后世流传,实时警醒后人的举手投足。

后人理解孔子的思想,并践行其思想,能做到的少之又少。《论语》之所以是经典,其原因也在于此,少有人能达到这个高度。而多元化的社会导致《论语》不再像以前社会高悬的明灯一样成为后世供奉的“万世师表”;节奏匆匆的社会让人们内心更茫然,如何与自己和解,做一个普通人对现在社会的人们更实际。

李宗盛《凡人歌》有句歌词:
“既然不是仙 難免有雜念
道義就放兩旁 把利字擺中間”

先秦的《六韬引谚》中,也曾出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的说法。

“利益”贯通古今人类的思维,从时间线看,《六韬引言》所处的年代跟孔子有重合,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礼崩乐坏”,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成语“唯利是图”,明显的把“利益”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孔子所说“以道义为标准"无疑在拔高着出发点,教导社会要“讲规矩”,从而整理出这套符合统治阶层价值观的《论语》。事实也证明《论语》达到了孔子的预期,成为中国统治阶层几千年来管理国家的重要抓手。

大处讲道义,小处讲利益。如何让道义和利益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的统一?成为世世代代人们为之努力奋斗的巨大课题。

我想这么理解这句话也不算错。
其实这句话相当于给中国文化和思维创造了一句新句式:既不...也不...

比如换个词汇:拿贫富来说,“我既不羡慕别人富,也不仇富,只以义为标准。”
这么理解“只以义为标准”,其实就是中庸。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敌视别人,加起来就是“羡慕嫉妒恨”,这是最糟糕的情绪。

生活也是一样,让自己乐观和强大才是最永恒的追求。用胡适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文字吧!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恨人有笑人无,嫌你穷,怕你富。--胡适

image.png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64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