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图
中年以后,任伯年创作了大量花鸟画,其数量超过了人物画。
任伯年的花鸟画笔墨灵活多变,生动有韵味。
其中,色彩淡雅,兼具文人气息和装饰感的《九思图》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品。
这幅画取材自《论语》里的一段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段话讲的是君子日常的修养方式,具体就不解释了。
画家巧妙运用人们喜欢的谐音方式,画了九只鹭鸶来寓意“九思”。使得这幅画贴近民众的欣赏习惯,又具有浓厚的文人气质。
看画面。
整幅画为“S”型构图。
画面最下端的大荷叶下有几个小荷叶,使得这个“S型”从右下向左上转起。
经过一个大的倒“C”状转弯后,最上方的两只鹭鸶,又让走势转向了右上方。
作者的题款与整个走势似断似连,相互联系,呼应。
看局部。
画面下端为荷叶、荷花。
荷叶有横向有竖向,有正面有反面,为画面增加了变化。
画家在向上的荷叶上画了一块破损和几个小圆点。它的下面的一片小荷叶上也画了几个破损的小圆点。
这些破损使得荷叶不那么闷。透过小圆点,看到后面的植物,也增加了空间感。
荷花被荷叶分开,它们相似的状态,又使得他们相互呼应。
中国画,呼应是很重要的元素。
芦苇和红蓼细细碎碎,与整片的荷叶相互对比。
在色彩上,芦苇和荷叶的绿、红蓼和荷花花蕊的红,彼此呼应。
这些芦苇和红蓼还有个作用,就是连接了荷叶荷花与鹭鸶。
所以有朵荷花与红蓼们长在了一处。
再向上看,芦苇叶子挡住了鹭鸶的部分身体。
这使得它们彼此相互间产生了关联,画面成为一个整体。
这些都是画家有意的安排。
再看画面上方的那群鹭鸶。
看似挤在一起,仔细看也是分为三组的,形成“松紧松”的节奏。
当然,在色彩上,画家也注意了深浅变化的安排。
这些鹭鸶的姿态大多相似而各有不同,只有一只特立独行,正面面向观者。
统一中有变化。
鹭鸶们的身体都成几何形状,概括性很强,却又神似。
我尤其惊讶于中间的五只,并排在一起,色彩、形态都很相似,稍微画不好就容易成为一片,分不清彼此。
但是画家将每一只都分得很清楚,而且前后空间关系很清晰。
包括这九只鹭鸶,它们的前后空间关系都很清晰。
可见画家很善于安排叠加的层次关系。
再看画面的空白部分,画家只是部分染了深浅变化的淡墨,却让我们感觉那是静静流动着的水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我们看整幅画,虚实相映,笔墨多变,色彩上既雅致,又有装饰感。
整个画面生动有趣味。
《九思图》为绢本设色画,纵160cm,横58.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