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没落贵族曹刿一战功成,其前前后后都发生了什么

文/乐德小老儿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名篇,被收录到中学课本中。虽然只有短短数百字。里面的信息量却非常之大。

先说说齐国和鲁国以及曹刿的家族渊源。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整个周朝的文明,可以说是周公一手缔造的。所以毫无疑问,鲁国是周文化的正统、嫡传。孔子也是鲁国人,毫无疑问鲁国是中华文化的正宗。他老人家周游72国,不就是要传扬正统的周文化吗?

但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思变革,固步自封,自卖自夸,被人打脸是难免的。

而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是异姓大臣。从文化上来说,不是正统。齐国地处沿海,姜子牙注重发展经济,所以他的文化基因就是务实创新,国力日盛。

你看历史的发展规律 ,中华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一般的正统文化容易僵化守旧。而异姓文化,则更具开放性和创造力。当然最终的结果是融入到正统文化的大流中,给正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当时的大形势就是,齐国强,鲁国弱。

我们再来看看曹刿。他是周文王的后人,祖先叔振铎被封在曹国。你看他现在跑到了鲁国。首先说明曹国已经败落,比鲁国更弱,留在曹国难以施展其一身抱负。其次,他之所以选择鲁国而不是齐国,肯定有文化认同的考虑。总体来说,他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没落落贵族,要寻找出路,报效君王。春秋时期的社会现状就是这样的。

好!机会来了,齐国要攻打鲁国。

顺便八卦一下。这个鲁庄公的母亲文姜随鲁桓公出访齐国期间,与自己的哥哥齐襄公乱伦,被他父亲发现而大发雷霆。结果鲁桓公反被自己的大舅子给杀了。你看,鲁国被齐国欺负成什么样了。

不过这次打来的是齐桓公,就是小白,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那位。

鲁国之所以国力式微,其大臣当然也不堪其用,难辞其咎。所以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长勺之战,鲁国大胜,这是少有的胜利。要知道,在此之前,鲁国一直是齐国的手下败将。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流落他乡的落拓之士,当然功成名就,位列朝班了。有人考证,后来那位手持利刃,挟持齐桓公,夺回自己在战场上失去的土地的曹沫将军,就是曹刿。不过这个还没有定论。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曹刿的军事思想。

第一,民安方能战。社会稳定是战争的政治前提,缺乏稳定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赢得战争。你看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都不是唯战争论。首先要政治正确,只有人民的战争,正义的战争才能胜利。春秋五霸打的都是仁义之战,每次战争都是师出有名,不是纯粹掰手腕。

第二,敌强我弱,应该避其锋芒,进行不对称战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要硬碰硬,是要抓住敌人的弱点,趁虚而入。不对称性思想是我们祖先的斗争智慧,你看田忌赛马也是用的不对称性策略。

第三,军力和国力固然是战争的基础条件,但不是决定胜利的唯一因素。军队的士气,往往决定了战场形势的变化,改变强弱的对比。

第四,战场上赢得主动的情况下,不可贸然追击,以防陷入敌人的包围圈。要分析战场形势,敌人是佯装退却,诱我深入,还是真的溃败。车辙混乱,旌旗倒曳,看来齐军是仓皇逃窜。后来围魏救韩的桂陵之战,孙膑用减灶计谋诱惑庞涓进入死地,庞涓只能一声长叹,万箭穿心而亡。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用计欺骗的战例,诸葛孔明无疑是最亮眼的一位了。

敌强我弱,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疲我打,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反围剿不就是这样打的吗?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自己的历史啊。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722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