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人间清醒-赵襄子的还位

嗨,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6---《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一卷06

                赵襄子的德(下)

                (三)传位之德

赵襄子心中十分看中宗法礼义。他是赵简子的庶子,当初废掉嫡长子伯鲁而立他为世子继承爵位,从宗法礼义上来说属于废嫡立庶,废长立幼。

赵襄子一直对此事感到不安愧疚,想方设法补救。在他即位不久,他攻灭代国,即把伯鲁的儿子封为代成君,不料这个代成君命不长,早逝,赵襄子就立其子赵浣为赵家继承人。

赵襄子有五个儿子,都渴望做继承人,但他没有立任何一个儿子为继承人,而是把继承人位置还给了伯鲁的孙子赵浣。

赵襄子在位33年无疾而终,赵浣继承爵位。

赵襄子有个弟弟赵桓子,自我感觉不错,觊觎继承人之位,赵襄子去世后,没有人能镇得住赵桓子,多年以来也积攒了些实力,对付小辈赵浣还是够的。

赵桓子顺利地赶走了赵浣,自立为国君。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辛苦夺取的主位只坐了一年他就因病而逝。

当然,也不排除因为谋权篡位被人暗算的可能性。

这赵桓子在德行上也不咋样,做了一年国君,并没有得到族人尊敬,反而被落井下石,这边他一蹬腿,那边族人就商议:“赵桓子做国君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本意。”

族人达成共识,斩草除根,杀死赵桓子儿子,唉,可怜的儿子。重新迎回赵浣,拥立为国君,史称赵献子。

在晋国六卿攫夺政权的残酷斗争中。赵襄子德才兼备,他以德立威,使内部团结,抓住时机向外扩张,转化矛盾,败中求胜,使赵氏化危为安,具备位列诸侯的实力,成为瓜分晋国的三家之一。


感思:赵襄子还位于太子伯鲁之孙,堪称人间清醒。

我想一是经过综合考量,五个儿子中确实没有可担重任的合适人选,为了内部平衡宗法礼教,避免内斗内战,出于国家利益,还位于伯鲁之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二是宗法礼教立住了,为自己留下美名,也护佑了子孙平安。

赵襄子在位33年,没有辜负赵简子的选择,成为一代雄主。

赵襄子逆袭之路在《资治通鉴》里描述十分简单,没有提及在赵简子面前推荐赵襄子的赵家家臣姑布子卿。

姑布子卿因善于相面而被赵简子所信任。

一个偶然机会,姑布子卿发现了敏而好学的无恤,很是欣赏。姑布子卿认为太子伯鲁不善变通,就想在赵简子面前推荐无恤,机会来于赵简子让姑布子卿给儿子们相面,想从面相上看看谁有贵相。

来相面的儿子里没有无恤,无恤的生母地位很卑贱,尽管是赵简子的儿子,但他没有存在感,老被父亲遗忘。

经姑布子卿提醒,赵简子方想起,派人去叫无恤。

无恤始得出头之日。

伯乐的重要性在赵襄子的逆袭之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让赵简子仅凭姑布子卿的推荐就废太子也不可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当时深入人心的传统与规则。既然需要颠覆制度,就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事实来支撑破局。

于是就有了竹简的故事,常山寻宝的故事,前有姑布子卿的铺垫,后有无恤自身的实力,成功征服了赵简子。

赵襄子在微末之时没有选择放任自流,自暴自弃,即便不能进公学与其他兄弟同学的情况下,自己想着法的偷学,勤学苦练,不断提升自己,打动姑布子卿,赢得支持,也是自己成就了自己逆袭。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80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