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抄袭一一

周末了,写些什么呢?当是有了点写的冲动,一时又落不到一个清晰的主题。反倒是被一些近来阅读中零零碎碎的语句,语句里的零零碎碎的思想牵绊着,欲言又止。

那么,篇题就叫:思想的抄袭?

"最大公约数就是“生活”,是柴米油盐。"

台湾作家廖信忠文章里的摘句。这几天台湾的话题比较热络,连读台湾作家的文章时,都感觉他话里有话,有一番思想深沉地蜗居着。

也未深究台湾的历史,近现代的只大概知道,清末甲午战争之下,台湾被割让给日本,遂成"日据时代"。而后,是国民党退守时的"偏安"久居,现在又是回归,在回家的路上。

如此一番,确实是绕而扰了点,对于土著的高山族,极易生出些无名的困惑。终于一声叹息:无论如何,生活才是最大公约数。也是,毕竟活着是活着意义下的第一位。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他的尊严。"

同样是台湾作家的龙应台。如是说,也许同样是因了曾经的被殖民的复杂记忆,才让她更尊重自我的记忆。记忆总是刻骨的,也是很难自欺的。虽然,记忆的产生有可能是一时的错觉,幻觉,但首先是直觉。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民族,有些刻骨的记忆窝在心里,持久难消,也难有争辩。风里雨里的,才时有发芽?不然呢。

所以,我相信很多作家的写作,其实就是记忆的复述与变调,是记忆之树开的季花,结的一枚枚青果。

朱自清说:“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那么,另一半呢?就是在做事里了,加起来便是完整的人情世故。有的人天生巧舌如簧,有的人生性讷言。而"哑子"呢?吚吚呀呀的,总还是有一点点包括肢体语言的表达吧。

"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朱自清)

也有极端的时候?才无法不记起胡适之的语言戾气:人性最大的恶,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人与人第一次见面,就打量对方的身份身价,然后再选择,是给对方跪着、还是让对方给他跪着。

听听,悲凉么,可怕么,别扭么。真为风干在那里的人性裸骨,而汗颜。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如是说:父亲在孩子心中有三种变形:开始是狮子,接着是骆驼,最后是孩子。

只是想知道,现今我该是处在哪种变形呢?

《史记》有言: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也是人性的常态。欲,怎么可能尽灭了去呢。调节,调整,节制,不要疯狂罢了。幸福感也是,有而不自觉,失了方才悔悟。便是今人常感受不到幸福的缘由?

古人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我没有那么深刻,便没有必要那么虚无。也许是认知浅显吧,与文字,有的只是:闲翻当之以莳秧。

结不结瓜果倒不打紧,关键是别让人生的闲田在我的手里成了荒地。至于心田,始终是草多豆苗稀。

喜读书,总还是能收获几把扁豆儿,合了辣椒炒之,弄口家常菜罢了。

呵呵,都是别人的思想光芒,照耀到我体了才反光,似抄袭。光怪陆离之下,常常被引诱,也便是晕乎,一时视觉不清于真实。

如吸食了几口大麻,好在晕晕乎乎之下,总还知道不能丢掉生活,不能怠慢了人情世故,绝不能。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82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