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近期,全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专项行动,每一次对彩礼话题的热议,都牵动着适龄青年对爱情和婚姻的敏感神经。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周礼》中古时的婚嫁习俗本寓意着缔约征信、以彩示和、寓吉成祥,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婚俗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有的地方,彩礼“礼”的功能逐渐削弱,“财”的地位日益彰显,让一纸彩礼清单,成为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尺”。

高额彩礼屡见不鲜,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凸显。不少家庭因结婚借贷背上高额负债,给新人的婚后生活埋下隐患,甚至提高了离婚率和家庭暴力的可能性;高额彩礼变相物化女性,男方因付出更多金钱将婚后的诉求转化成对女方的掌控欲,加剧了男女不平等现象;不正规的婚恋中介趁机浑水摸鱼,“骗婚”事件往往让男方人财两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究其原因,一是辖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些村圈子文化浓重,部分移民地区思想封闭,社会融入并不完全,缔结婚姻容易受到攀比、从众心理的影响。二是农村男多女少的客观原因。村里青年较多在外务工,人口的迁移流动加剧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男性的婚姻挤压,谈婚论嫁时,彩礼的多少被看成是一种“诚意”“筹码”,由此也演变出攀比心理,一些女性出现了“彩礼要的越高,自己就越值钱”的不良价值观。三是彩礼给予的隐蔽性及变异问题。随着对高额彩礼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一些人对外宣称是低价彩礼,实则暗地给予,彩礼也衍生出一些变种,如房、车、“三金”等,增加了治理难度。四是固有观念根深蒂固。在一些村,彩礼被看成是对父母赡养费的一次性给付,也有很多女方父母认为如果不索要高额彩礼,女儿到新的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娶亲的人家认为送了高额彩礼心里才踏实。

为彩礼“瘦身”,给婚姻“松绑”,需要找到观念“症结”,对症下药。一方面,要采用微信群、板报横幅等线上线下方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精神和政策,加强对农村媒婆等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深入基层、贴近农民开展宣讲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依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  

破解高额彩礼之痛,需要发挥社会保障体系作用。要清醒认识到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加强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优质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的合理配置,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与支持力度,满足欠发达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养老需求,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关注。

崇大厦者,非一木之材;匡弊俗者,非一日之术。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时代婚俗文明新风不在一朝一夕,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高额彩礼或许能让人“风光一时”,但却很难“幸福一生”。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回归“礼”,婚俗新风才能真正吹进千家万户。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83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