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临终前为什么不把女儿留在府中,而是舍近求远托付给刘姥姥?

王熙凤是荣府握有实权的管家,她的思想脉络、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以及与府中的人际关系,贯穿于贾家由兴盛到鼎盛,再到衰败转折变化的各个阶段。

大观园被抄,贾家败落,贾母仙逝,贾琏休妻,王熙凤岌岌可危,病入膏肓。临终前,作为亲生母亲,唯有年幼爱女巧儿的抚养问题没有着落,急需解决。

到底托付给谁抚养,是留在府中、托给亲父、还是托付给近亲,王熙凤反复思量,拿捏不定。刘姥姥的到来,问题迎刃而解。

书中写到:刘姥姥得知贾母去世的消息,再次进荣府,回见王熙凤,恰巧给问题的解决造就了一条出路。

凭借前两次刘姥姥进荣府两人建立的融洽关系,王熙凤自信地向刘姥姥提出了托付爱女的请求,刘姥姥也非常同情母女悲苦的处境,大发恻隐之心,满口答应,顺应凤姐要求,表示愿意接受抚养巧儿。

王熙凤既然即将离世,为何置女儿的父亲、亲奶奶、亲舅舅、还有姑奶奶等至亲于不顾,把一个深闺爱女托孤到生活条件极差、活动环境完全不同的刘姥姥家扶养呢?难道她不怕别人耻笑,不怕女儿到陌生的乡下吃苦受累吗?

笔者认为,她所以作出这种“舍近求远、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肯定有她的苦衷,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巧儿留在府中,结局不好,不想托付

王熙凤身处府中,深知本府败落,财产被抄,家境日落西山,每况愈下;亲眼看到少爷小姐死的死,落魄的落魄,外嫁的外嫁,余者也自顾不暇。

爱女又命运不济,出生没多久,贾家就走向没落,还没长大,贾家就被抄家,女儿已失去生活的基本条件,如若继续留在府中,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王熙凤去死后,女儿在贾芸、贾环的算计与蛊惑下,差点被两个狠心的舅舅变卖掉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贾琏没有担当,不愿托付

王熙凤最了解丈夫贾琏的秉性,是个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心野,难改“不顾家”的本性,怕他对家庭不担当、靠不住。

以往,他不但与多姑娘、鲍二家的、尤二姐、秋桐等人滥淫,而且竟然休弃自己,既然这样,将来他也会背弃自己的女儿,所以,对他不抱有任何抚养女儿的希望,事实也是如此。

例如,当凤姐病重,所有什物已被抄抢一空,平儿对贾琏哭道:“如今事已如此”,奶奶病成这样,还得请一个大夫调理调理才好。

贾琏啐道:“我的命还不保,我还管他么”,对凤姐的病情似乎不屑一顾,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显得非常鄙斥与轻蔑。

又如,王仁企图变卖侄女巧姐,竭力挑拨父女关系,在侄女面前尽说她父亲贾琏的坏话,说贾琏为人不好,只看重别人,不看重你妈。巧姐听了,便说道:“我父亲巴不得要好看,只是如今不比从前了”。

这就从一个侧面,看出贾琏与王熙凤关系不睦,面对母女的落难,不是看情份,只看笑话,幸灾乐祸。像这样的父亲,王熙凤怎么会愿意把女儿托付给他抚养呢!

三、得罪近亲,怕遭拒绝,不敢托付

王熙凤担任府内管家期间,性情歹毒,仗势欺人,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干过不少缺德事,得罪过不少近亲,树敌过多,都恨她。

现在有了难事,她就难以启齿。怕自己提出请求后,近亲们不但不给帮助,反而遭到拒绝与回避。

放在以前,除贾琏以外,王熙凤起码得罪过王夫人、邢夫人和李纨,这三位近亲与她关系都不好。

王夫人是王熙凤的姑妈,王夫人嫁给贾赦之弟贾政为妻,王熙凤嫁给贾赦之子贾琏。姑姪二人共同生活在荣府,本应相安无事,但在荣府的爵产权问题上,二人存在很大矛盾。

在贾赦出事之后,其弟贾政的王夫人把管家权让给了王熙凤,但她看不惯王熙凤在贾母宠爱下,锋芒毕露、有恃无恐的表现,所以,在公众场合,时不时对王熙凤进行责问、发难、不恭与污蔑。

这同样也引起了王熙凤的不满和失望,觉到姑妈只是在利用自己,从来没有支持与心痛过自己,姑侄关系一直纠缠不清。王夫人作为隔壁奶奶,那肯伸出长臂抚养巧儿?

邢夫人是贾赦的填房,不是王熙凤正宗的婆婆,关系自然没有正宗婆婆来得亲密。

邢夫人平时得不到贾母的赏识,处境不如王熙凤,对她的骄横行为看不顺眼,自己虽是婆婆,但没有实权,想做啥都不如自己的心愿,心灰意冷,内心憋得慌。

邢夫人的家境不如王家,丈夫贾赦虽是长房,但不争气,得不到贾母器重,在贾家没有地位,邢夫人常有失落感与排挤感,非常自悲。

因此,对媳妇王熙凤自然不感兴趣,还曾当众羞辱过她,对孙女的关爱就更加谈不上了。

李纨是贾政长子贾珠之妻,王熙凤是贾赦之子贾琏之妻,二人是妯娌关系。贾珠早亡,李纨守寡,生活孤独,向往美好生活。

李纨十分鄙夷王煕凤,心想,要不是丈夫贾珠亡故,自己当仁不让是贾府的管家奶奶,轮不到你王熙凤,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对她充满羡慕与嫉妒,曾多次痛骂过王熙凤是无赖、市俗,泥腿子、说王熙凤泼辣,掉到钱眼里了,分斤拨两,精于算计,专打细算盘,没有人情味等。

王熙凤对李纨也另眼相看,说她弛纨小气,是个吝啬鬼,时常招惹李纨,两人关系逐渐疏远,几乎走向对立面。因此,肯定不会爱留巧儿。

由上看出,王夫人、邢夫人、李纨三人,与王熙凤关系都不好,隔阂都很深,因此,在她及女儿落难无助,需要伸手帮助时,她们不但不同情、不怜悯、不以恻隐之心对待其母女。

而且还表现得极度冷淡与莫视,尤其对王熙凤遗孤巧姐的扶养,她们都躲躲闪闪、推三托四,不愿插手。

书中提到,贾琏知道邢夫人与王熙凤婆媳关系不好,在远赴边疆看望病重的父亲贾赦之际,欲将女儿巧姐托付给王夫人,王夫人就很不情愿地说:“放着他的亲祖母在那里,托我做什么?”

意思是,有亲奶奶在,还用得着我这个非亲的奶奶吗?暗示自己不愿抚养巧姐。不仅如此,王夫人竟然出主意,让亲奶奶邢夫人作主,将巧儿尽早嫁出算了。

邢夫人更是一反常态,也不愿意把亲孙女挽留在身边,亲手抚养遗孤,后来,竟然自己作主,背叛王熙凤遗愿,同意王仁把巧儿变卖掉。

李纨与王熙凤同一级别,低于两位奶奶,她的态度,完全置之度外,事不关已。在王熙凤病危时,对巧姐的处境无动于衷,对她的抚养更是爱理不理,不予搭救。

四、关系融洽,彼此信任,放心托付

刘姥姥先前凭一点连宗关系,两度进荣府,得到了王熙凤的热情接待,伸手资助,解决了刘姥姥家人生活的当务之急。还引进贾母与她攀上了亲家,并让爱女巧儿认刘姥姥为干妈。

值得一得的是:王熙凤还请刘姥姥给新生的女儿提取名字——“巧儿”。

人的名字是人的专属标签,它将伴随人的一生。人名蕴含着父母的寄托与希望,人,从降生起,都会根据父母的意愿与爱好给孩子提取称心如意的名字。

如此郑重的事情,身为人母的王熙凤,却把本应由自己作主的事情,转交给了乡土味十足的刘姥姥,可见她对刘姥姥是何等的信任与欣赏。

再说临终托孤一事,俗话说,“人至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说,临终遗言往往充满善意,是真实意愿的表示,值得听取与或遵循。

得知贾母仙逝,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府,正是王熙凤病入膏肓,但她仍念念不忘爱女的抚养,对刘姥姥说:“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

(特别说明,王熙凤此时的托孤之言,完全是从她内心表达出来的最真实、真诚、诚恳的心愿,是最信任的想法),刘姥姥顺口答应。就这样,她辞别凤姐,出城回乡下。

事后,王熙凤已故,巧儿由亲奶奶邢夫人作主,即将被奸舅王仁等人变卖的关键时刻,刘姥姥神奇般地又一次(第四次)进荣府,在平儿的周旋下,背着邢夫人,买通看守,用府中车辆,载着刘姥姥、平儿、巧儿,一起从后门偷偷逃离荣府。

刘姥姥赶到乡下把巧儿躲藏下来,巧儿逃出虎口,脱离险境,转危为安。后来,与刘姥姥家融为一体,成为她家中一员。

至于巧儿其他结局,史学界有多种说法,本文不再赘述。

刘姥姥答应扶养巧儿,既是王熙凤充分相信、依靠刘姥姥,也是刘姥姥牢记滴水之恩,对王熙凤作出的回报。更是彼此信任、尊重、理解、支持的必然结果。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870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