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室》——艺术的气韵 历史的回音

艺术作品以及围绕着它们而产生的想法,确确实实都于历史的这一瞬间发生了交织。

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亦被称为同温层效应、资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在媒体上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到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柯律格的新书来源于“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本书以中国美术结合历史时代展现东西方的艺术认知,以“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起始,打破中西方艺术观念中的藩篱与固有模式,为发现艺术历史的多元化和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即中国画的六项准则: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这不仅是中国绘画的准则,也是世界对绘画艺术的共识。而“气韵生动”作为其核心,在语言翻译中不仅体现出艺术的理念,也可以看到中国艺术的历史发展。

谢赫六法的首个译本出自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退休官员、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夏德,他于1897年用母语德语出版了《中国绘画史的本土来源:从早期到14世纪》。将“气韵生动”理解为“呼应生命的精神表达”,而这一理解要早于业内公认的由冈仓天心提出的“经由万物韵律传达的生命法则”。

柯律格在书中指出:

“当最初的思考或意见在作者之间来回传递时,它们被夸大为确定的事实,一位作者的断言构成后来另一位作者进一步猜测的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中国本土艺术评论者遗忘的美学概念终于获得了重视,通过书中的研究考证看到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变迁。

1928年立体派的出现,欧洲画派又如何受到国画风格的影响,从东方主义到西方态度,让人思考康有为的艺术生活哲思,看到塞尚作品中主观的西方与客观的东方。

从陈师曾《读画图》体会“画中画”保守而独特风格中的背景故事。钱钟书在读到翟理斯翻译的“气韵生动”时的“悠谬如梦寐醉呓”,理解马古利斯说的“中国艺术表现出更多的精神洞察力”。

柯律格教授的这部著作从艺术,绘画,翻译,历史多个维度,打破全球艺术史存在的闭环,带来全新的视角,带来关于全球艺术的深度思考

艺术的气韵,历史的回音,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在时间的长河里。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91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