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这一回目的故事,讲的就是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操)。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布鸷、陆绩的投降主义,驳斥的体无完肤。这个故事,充分展现出来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好口才。
成语舌战群儒,来自这个故事,意思是,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舌战群儒的近义词,舌战群雄、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力压群雄等。
好口才主要是能说会道、机智善辩,也离不开胸有丘壑、雄才大略。诸葛亮能舌战群儒,他对时局了然于心,他和辩友有共同敌人;他忠诚于主公刘备,他熟悟了社交辞令;他抓住对方心理,他摸到殿堂动脉……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里,孙、刘只有联合出战才是活路,妥协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有人能用舌头,抵挡千军万马。有人用千军万马,攻不破巧舌如簧。人也,时也,运也?
个人,胸怀天下,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不会枯竭,还可能在阳光里闪烁出光芒。大海里的一滴水,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你在奋勇直前的方向上,还是在死气沉沉的封闭中?
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洪波中,闪烁出来的是智慧的亮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