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写满”元宇宙的招股书冲击港股,飞天云动“含元量”有多少?
一份“写满”元宇宙的招股书冲击港股,飞天云动“含元量”有多少?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严格来说,就目前而言,飞天云动与其说是“元宇宙”公司,倒更像一家元宇宙产业链相关公司。
最近,飞天云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消息一度成为投资圈热议的话题。有媒体统计发现,在其招股书中,使用“元宇宙”一词超过240次,被市场称为国内元宇宙“第一股”。
有趣的是,有媒体发现,近日,作为全球“元宇宙第一股”的罗布乐思(Roblox)悄然下线了中文版应用。对此官方解释称是为了筹备第二代产品,重新上线的日期未知。
元宇宙的道路漫漫,飞天云动能否真的在元宇宙加持下,一飞冲天呢?
VR/AR服务供应商冲击第一股
和罗布乐思从游戏赛道切入元宇宙不同,飞天云动是一家提供各类AR/VR服务的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飞天云动主要通过提供AR/VR内容及服务和AR/VR技术,活跃于元宇宙生态系统中的场景应用及底层技术层。公司已创建提供AR/VR相关全方位服务的业务,主要包括AR/VR服务、AR/VR内容、AR/VR SaaS及IP业务。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飞天云动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在VR、AR等场景中制作、投放广告等营销内容。而在这一市场中,飞天云动目前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根据艾瑞咨询的资料,按收入计,公司在中国的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排名第一,在2020年占市场份额的2.3%。
在财务数据方面,招股书披露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64亿元(人民币,下同)、2.51亿元、3.39亿元和2.78亿元。相应期间,飞天云动的期内利润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为4306.7万元、4187.9万元、6025.2万元和3393.8万元。
事实上,这并非飞天云动第一次踏入资本市场,它此前的、有一个被游戏行业所知晓的名字——掌中飞天。公开资料显示,掌中飞天成立于2008年,曾是游戏发行平台,于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并在2019年8月摘牌。去年12月初,掌中飞天宣布进入“元宇宙”领域,并更名“飞天云动”。更名当日,飞天云动还宣布与慧辰股份等战略合作签约。
从公开资料披露的上市前股东结构来看,控股股东汪磊、李艳浩通过Brainstorming Café,持股49.66%;自然人股东持股12.28%,其他机构股东持股38.06%,包括同创伟业6.08%、西安智耀4.09%、赛富动态4.05%等。而此次准备上市的境外公司飞天云动实际控制的境内实体企业为北京飞天云动。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杜海涛就曾经参与彼时掌中飞天的投资,并一举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8.6%。不过随着掌中飞天继续增资,杜海涛持股比例逐步下降,2021年8月,杜海涛将其所持股份以183.93万元的价格转让出售。
第一股成色几何
一份招股书中,将“元宇宙”一词用了超过240次,那么飞天云动的含“元”量究竟有多高呢?
记者注意到,尽管公司的招股书中将“元宇宙”作为核心卖点,但作为公司元宇宙基石的“飞天元宇宙”平台,实际上成立于2021年11月,距今不足3个月。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家游戏起家的公司,在搭建元宇宙平台上飞天云动会有一定的势能优势。“游戏+营销是飞天云动的强项,如果能很好的结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如果仅从当下的财务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司在围绕AR/VR内容服务以及SaaS方面的收入才是中流砥柱。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飞天云动收入分别为1.64亿元、2.51亿元、3.39亿元;其中AR/VR服务、AR/VR内容以及AR/VR SaaS业务总和收入为7510万元、1.89亿元、2.66亿元,占比分别为45.9%、75.3%、78.5%。并且2020年,飞天云动还成为腾讯的合作伙伴,其AR/VR SaaS平台成为唯一入选腾讯千帆计划的AR/VR产品供应商。
因此严格来说,就目前而言,飞天云动与其说是“元宇宙”公司,倒更像一家元宇宙产业链相关公司。
另外值得注意的,相较于眼下本就不算大的VR/AR市场,“VR/AR内容服务”市场还要再小一圈。2020年这一市场的规模约为115亿元人民币,至2021年经历一轮高速增长后也不过211亿元。但与此同时,招股书也透露这一领域的竞争者超过5000家,正因如此即使坐上行业头把交椅,飞天云动占比也不足3%,这意味着行业还处于发展的最初期。
并且,记者注意到,飞天云动对于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存在明显的集中风险。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五大客户分别占公司收入约47.4%、46.1%、38.5%及42.1%。公司的五大供应商分别占公司总收入成本约50.8%、49.9%、41.1%及49.5%。
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飞天云动的研发投入却不太理想。2018年至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58万、1142.5万、1504.6万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901.2万元,分别占的当期收入的4.6%、4.6%、4.4%及3.2%。
“仅从打造元宇宙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行为,因此没有足够的投资其实很难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一位投资人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眼下概念热潮不断,但长期资金依然只看好巨头的原因。
本文作者:罗茂林,来源:上海证券报,原文标题:《一份“写满”元宇宙的招股书冲击港股,飞天云动“含元量”有多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