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叔本华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为什么叔本华是错的?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人类苦难的源泉,而这,根源于人内心的贪婪。
说到苦难,你可能会想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可能会感觉苦难是生命的必需品。
但在叔本华眼里,你认为是生命必需品的苦难往往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这也就意味着,你知道的越多,想要得到的东西就越多,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你会渴望更为坚强的意志,并利用这种大多数人渴望的坚强意志克服你为了满足欲望而遇到的种种困难,直到无能为力。
是的,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会渴望得到更多,直到遇见自己付出一切努力依然没有办法解决的困难,直到自己触碰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看到这句话,你可能会想,只要愿意花费足够的时间,世界上就没有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可问题是,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生物的有限性决定了生命终将被死亡打败。
生命终将被死亡打败!
我们也终将触碰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你可能会困惑,既然生命有限,而我们也终将遇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那生命还有意义吗?
对此,叔本华给出的答案是没有意义。
叔本华认为生命是没有意义的,而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类也难以摆脱死亡的束缚。
可认为生命没有意义的叔本华并没有否认对自身愿望亦或者说欲望的满足。
在他看来,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应该努力追求。
或许,我们追求的目的本身没有意义,但我们在追求目的过程中收获的满足,得到的幸福生活却是有意义的。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类的生命是绵延不绝的,牛顿站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总结了第二定律。
伽利略本人除了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以外,还是实验物理学的开山鼻祖,在伽利略之前,人们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根本,这个观点来自亚里士多德。
说的意思是,物体运动是因为他受到了一个持续的力,如果撤掉这个力,物体就会静止。但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根本,是改变物理运动速度的原因。
其实伽利略已经把牛顿第二定律差不多说出来了。(F=ma)
再一个就是笛卡尔,在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以后,很明显亚里士多德之前提出的物理规律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要求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地球上重物下降、轻物上升,在地球之外的天上和地球不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天上是由以太组成的,各大行星在各自的天球上绕着地球旋转,在行星的天球之外是恒星天球,然后是由上帝主管的原动力天,原动力天为行星的运动提供原动力)
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太阳系模型(日心说)以及行星的椭圆轨道,就急需提出一套新的物理学,来为此模型作为理论基础。
笛卡尔当时想开创新的物理学,想完成牛顿的工作,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成为牛顿这样的人。
不过笛卡尔还是提出了一些惊人的见解,为牛顿后来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首先笛卡尔认为宇宙中除了物质就是运动,再没有其他任何事物了。
这个思想相当的关键,意思就是说,地球和天上没有区别,都遵循着同样的物理规律。举个例子就是:在笛卡尔看来苹果和月球没有任何区别。
彻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几千年来认为的,天地之别的概念。这个思想启发了牛顿,敢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和苹果在地面的下落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其次笛卡尔认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自己原有的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而且数量守恒。
这个思想也启发了牛顿提出了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
有了以上前人的成就,牛顿作为人类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能够开创新的物理学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我们常听说牛顿的万有引力来自于他在家躲避瘟疫的时候,看见自家后院下落的苹果想到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牛顿躲避瘟疫的时间是1665年,而万有引力出来的时间是1687年,这中间经历了23年。
足以见得万有引力并不是牛顿一时间的灵光乍现,而是几十年的辛苦成果,因此一颗苹果不足以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但这颗下落的苹果足以让牛顿思考,苹果本身是受到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不然苹果应该保持静止,而不会下落。(这一点可以从笛卡尔早就提出的惯性定律得出)
其实在当时很多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苹果应该是受到了力才会下落,但他们不敢相信),但只有牛顿敢于相信,苹果受到了一种看不见的、魔法般的、超距作用力。
说真的,就算亚里士多德复活,他也不敢相信世间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魔法之力,那么牛顿为何就愿意相信呢?
牛顿站在了居然的肩膀上,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理解是基于多少代人的前仆后续,牛顿和爱因斯坦虽然不在了,但是他们的科学理论一直都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