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作,不可不重视的那些事
我想,大多数人看文章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先看标题,再看内容。我也是这样。
看标题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想看,就是欲罢不能的感觉,第一反应第一时间就想点开;二是价值性想看,就是感觉这篇文章可能对我有用。
有价值的文章,一是感觉文章说了我想说的话,二是文章提供了新知,或者文章观点刷新了我以前的认知。
这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时候。那么,如果作为一名作者呢?就要考虑自己写的东西是不是读者想要的,怎样写文章读者容易接受?
我们都不是任何人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呢?
写作是一种沟通,但写作这件事,不是两个人面对面,注定是一种形式上的单向沟通。两个人面对面,你一句我一句,对话衔接丝滑,很少有所答非所问的情况,除非对方没有听明白。
作为一个作者,怎样才能站在读者的角度写作呢?
01 从表达逻辑到倾听逻辑
我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她表达欲望特别强烈,前几年,我俩聊天的过程中,经常相互抢话,因为那时候我也爱表达,我不懂得倾听。
生活中,有人爱表达,也擅于表达,有人不爱说话,却肚里有话。
大作家巴金说,“我正是因为不善于讲话,有感情表达不出来 ,才求助于纸笔,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从读者变成了作家”。
这就是一个肚里有话,但不擅于表达的人,用写作成就了自己。当然,不可能人人成为巴金。
人人需要表达的背后,其实是人人都需要听众。
我现在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她说,我听,是常态,她爱表达,我爱倾听。
有时候,她遇到了事情,让我给她出主意,那我更要先倾听她的需求了,我越了解她的需求,我越能让她满足,呵呵,这不就是用户思维么。
写作也一样,你不能一味表达你想表达的,要去思考读者想要你表达什么,读者并不在意你想表达什么,他在意的是你如何帮他表达。
这就要用到倾听的逻辑。
你先倾听到了读者们的心声,然后通过写文章帮助读者表达。
自我表达欲望强烈的人,是很难帮读者自我表达的。
有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者也要懂得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
02 从得到逻辑,到给予逻辑
作为一名打工人,多年以前,我有一个同事,他给老板留下的印象特别好。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同事平时说话不多,做事也很认真。他每次做完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喜欢问问老板,“我的工作做完了,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他就是一个特别懂得给予别人的人,老板当然希望员工多做事情,他懂得先给予别人,自己才能得到。老板当然喜欢这样的人,当然在加薪的时候忘不了他。
回到写作,如果我们经常问自己:我该怎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那是不是我们也能写出更吸引人的好文章?也能快速积累读者?
写文章除非为了疗愈自己,所有文章都有目的,哪怕是给读者提供了情绪价值,那也是目的。
那么,作为作者的我们要想一想:读者凭什么要看?读者凭什么要帮你达成目的?
我记得以前做企业内刊编辑的时候,经常要写软文。
所谓的软文,就是软广告,写的目的是要推出自己的产品。
好的软文,在写的时候,第一出发点不是卖产品,而是做好选题后,先想,能给予读者什么?他能得到什么?然后,再去想我怎么自然而然的把我的产品推出来。
这里好像有一个定律,对,叫价值守恒定律。
不管做什么,只要安安心心给用户提供足够高的价值,最终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用户思维,就是学会从给予中得到,写作也是如此。
以前的革命家,都擅长写给予逻辑的文案,比如:
“打土豪,分田地”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03 从自我逻辑,到服务逻辑
用户思维的背后是产品思维,产品思维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是服务思维。
一家饭店,食材再新鲜,味道再好,服务不行,一定没人愿意来。如今,餐饮行业竞争白热化,海底捞的胜出,就胜在服务上。
当下,是内容供大于求的时代,内容同质化。写作者既要把内容的品质做好,这是产品的根基,又要把服务做好,这是产品的包装。
写作者的服务逻辑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呢?
1)直白易懂有吸引力的标题;
2)颜值高的配图;
3)提升阅读效率的排版效果;
4)及时与读者互动。
这里,我只举一个例子,如今手机阅读是常态化了,因为不可能时时抱着电脑,看手机眼睛容易疲劳,视力下降,每当我看到一篇文章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时,我特别扫兴,因为累眼睛。所以,除非我觉得内容是我特别想看的,否则我就果断关掉。
这个作者不懂得读者的需求,不为读者的眼睛考虑,失去读者就是正常的。
记住,在内容如海啸般袭来的今天,每个读者都有更多的选择,人家不一定非要读你的,要让文章值得读,还要让读者读得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