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出来后,政治题引考生热议!!

高中生,特别是高三的学生,从一轮复习中期开始,就明显感觉“被动学习”,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高原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感觉老师在赶进度,“背诵默写+刷题”,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2.选择题主要依靠排除法,往往排除一个错肢剩下的就靠运气。

3.主观题主要依靠“联想+拼凑”,不管“对不对”,只管“全不全”。

出现“高原反应”学生,往往是高一二时候,按部就班,熟悉教材,成绩不错的乖孩子(注:我将其称之为「芒果型」学生,品学兼优)。这类学生,在这个时候往往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导致的。比如,认为不会做选择题,就要海量刷题;不会做主观题,就是书背的不全。一旦看见参考答案里面出现了一些超出教材的语言,就统统定义为“时政”,引发更严重的焦虑,直至考前心理崩溃。

想避免以上的困惑,有两种办法:

第一,别做真题,眼不见,心不烦;

第二,站在“高海拔°”审视命题的“底层逻辑”。

高考政治题本身就是时政和课本内容结合一起,今年的题型也是相当困难。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是两个能力要求。如实获取材料信息,解读材料信息反映的真实现象和本质问题。不能简单庸俗地把这项能力理解为“体现类”题目。当前全国卷命题,更加重视解读能力,如,2018年以来,经济数据题用“由此推断出”的设问方式,取代“材料表明”的设问方式;曲线题目也在侧重考查推断原因和影响。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用到的基本能力。调动的知识,不是教材知识,而是学科知识,两者大不相同,甚至有些情况下,命题人会利用考生对教材的那些“理所当然”,挖个陷阱出来。


(新课标1.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2018年11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1/4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

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考生在做本题的时候,会联想到经济教材第四单元,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4个关键词。

据此,考生可能会写出以下答案。

①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惠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

③有利于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有利于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

⑤有助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98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