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自取」,刘备托孤不为人知的隐秘

上回说到,我们的刘皇叔毅然决然发起了伐吴之战,最后大败而归,甚至连成都再没回来,直接在白帝城托孤。


一代枭雄刘备,就这么以一场大败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站。这时候的刘备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行了。


因此交代后事就刻不容缓了,彼时刘禅17岁,刘备选了2位托孤大臣,未来顺治那给康熙安排顾命大臣的说法可能是从这来(瞎说一把,有知道说法的,可以评论区说一下),那么这两位是谁呢。


诸葛亮和李严。


这熟悉三国的朋友都了解诸葛亮的,可以说没有孔明就没有刘备的今天,托孤给诸葛亮这合情合理啊,没啥问题。


那么这李严是什么人。


这就不得不提起蜀汉政权的复杂性。之前月光文章有提过,蜀汉政权这边分为三波势力。


1. 以刘备、诸葛亮这边为首的荆州集团。这是第一档次的。

2. 当年刘焉占据益州,刘璋继承到的这波人。这是第二档次的。

3. 就是益州当地的士族集团。这是第三档次的。


原本刘璋在益州就是外来户,但益州本土的人还算是第二档次,还说过去。


这刘备一来,益州实际就有三波势力了,而刘备的做法也很简单,主打一个拉拢刘璋这波人,而西川本土这些人,不怎么重用。


当然也不是就完全不用,有些不错的人才还是任要职的,比如谯周,这位最后被认为蜀汉投降的最大原因之一的人物。只是相对而言,比起刘璋在益州的时候地位更低了。


而李严恰恰是,代表第二集团且和益州集团关系还不错的一个人,也有些能力。当然可能不是那么的完全称职吧,但为了巩固蜀汉政权的需要,李严这个托孤大臣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说李严有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那就是后话了。


说回到托孤。


这托孤的具体细节呢,其实很并不复杂,基本就以下几个方面。


1. 托孤的主要任务是诸葛亮,李严呢是副手。

2. 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若不才,君可自取

3. 跟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3点内容呢,第1点和第3点都很好理解,两个托孤重臣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希望自己的儿子刘禅对待诸葛亮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唯独第2点颇有争议。那么争议在什么地方呢。


争议的点就在于「如若不才,君可自取」,这自取上。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看到这段,感觉刘备真的是对诸葛亮信任,对蜀汉政权的存亡看的高于一切啊,这基本上算是把蜀汉完全交给了诸葛亮啊,甚至还说可以让诸葛亮做蜀汉之主。

可最近重读三国,才发现这个词很是关键,里面包含了多重意思。

要说刘备跟诸葛亮君臣20年,刘备应该知道诸葛亮的为人,即便刘禅再怎么废物,诸葛亮是绝对做不出这种夺位的事情。

那为啥要说这话呢。

事实呢,不得而知,不过呢可以做一下猜测。

第一种可能是试探。

就是刘备知道自己的儿子什么德行,怕蜀汉政权不保,而只有诸葛亮能辅佐自己的儿子。

刘备也知道刘禅根本不可能玩过孔明,与其担心后面诸葛亮篡位,那还不如直接直白的说出来,看看诸葛亮的反应,试探一下。给刘禅吃个定心丸,也给自己吃个定心丸。

第二种可能就是刘备完全信任诸葛亮,如此君臣亘古未有。

当然这种说法,月光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君臣之间再怎么信任也不可能做如此,自己死后臣子上位。更何况这时候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已经有些微妙了。

赤壁之前,刘备对诸葛亮可以说言听计从,奉之为师。而赤壁之后,尤其是取西川的路上和西川之后,诸葛亮基本不怎么参与战事,也不怎么发表啥言论,微妙的感觉可能是真的有电了。

当然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说法,顶多算是一种揣测或者说侧面的一种印证。

非要说证据嘛,也是有的。证据有二。

证据一: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尊诸葛亮为丞相,假节,不开府。

要知道给关羽都是假节钺啊,诸葛亮只有假节,这也就罢了,曹操那边都恢复汉初时候丞相的制度,开府了,你这自诩汉室正统不这么干?

这可以侧面说明一些问题,刘备对诸葛亮没有完全那么信任,还有所保留。

证据二:刘备伐吴之战。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君臣二人的理念问题了。

隆中三策,其中有联合孙权的,你这不伐魏而伐吴,这确实是有点跟当年的方针背道而驰了。

为了关羽报仇那就更别扯了,你要报仇早报了,非要称帝之后再兴兵嘛。

或者说什么“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只是刘备称王称帝攫取利益的口号而已。


总而言之,刘备很可能忘了自己的当初的志向了,又或者说一直都没有,只是个借口罢了。但诸葛亮却没忘,终其一生都想要恢复汉室江山。


两者的理想出了一下小小的偏差,但面上呢又不能捅破喽。

当然啊,以上两点多少有点点揣测的样子,至于当年的两个人具体是不是这样,谁知道呢,反正史料是没有记载。

大胆怀疑一下也是好的嘛

不说两个人的关系如何,就这托孤之言,试探之意确实是很明显了。

后来的康熙皇帝就说,这托孤根本不是什么君臣相知,完全就是帝王的心思罢了。有点临死还要PUA你一下。

不管怎么说吧,刘备死了,孤也托了,蜀汉算是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那么孔明承担了如此重任,做了什么呢?


诸葛亮时代的三大悬案,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明天再聊。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05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