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药》|鲁迅笔下的环境描写

(文/知友)《药》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五六遍,第一遍看故事,第二遍看构造,第三遍看出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第四变感慨无知愚昧害人之深……今天算是第五遍或者说第六遍。我跳出了《药》故事本身,我关注到了这篇文章中环境描写的精准。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文章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深夜的环境,只有真正在深夜大自然中呆过的人才知道月亮消去的夜空是乌蓝色的。而老栓正是“夜游的东西”见不得人的犹如鬼魅,世上本没有鬼怪,害人的终究是人。读到这里不禁再次感概鲁迅先生的笔力。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微风停息,可以感到环境安静,连细微的风逐渐微弱的声音也能听到;在极端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听到枯草发抖的声音。鸟不叫、树也很安静。而乌鸦在我国的意象里有着不详的、荒凉的、有死亡之气的意味。

极度的悲伤后,忽然停下声音,四周正是一种漠然的悲痛。

在小栓和夏瑜的坟头上无尽的悲凉之感跃然纸上,救世者和愚昧者的坟墓并肩在一起,虽然救世者的坟山长的事红白的笑话,愚昧者亦或是灭世者的坟头是青白的小花,但是人已经去世,二者的区别又有何在呢?”救人者不能自救“,鲁迅先生在写下这篇故事时是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医人者不能医心,从这篇文章我感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心。

正是那个时代无数的人奔赴了刑场,才换来了更多蒙蔽者的觉醒;正是有了一个个敢于直面现实的人,才挽救了亡国的命运。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从敲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字起,我就在思考《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究竟是何意?有些阴郁、恐怖的环境描写,是否映射着鲁迅先生写下这篇文章时时局的恐怖还是鲁迅先生对于当时“人吃人”的情形的惊讶下的悲痛。而乌鸦像箭一样飞去,这个描写是非常有力量的是否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期待,象征死亡、战争的乌鸦终会离去。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10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