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西汉忠臣的坚忍与直言

在西汉初年,有一位以耿直敢言著称的大臣,他就是周昌。作为刘邦的老乡,周昌在秦朝时期担任泗水郡卒史,后来随刘邦入关破秦,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

周昌,沛郡人,原是秦朝泗水郡的卒史。秦末民变四起,周昌与堂兄周苛一同投奔刘邦,成为刘邦起义军中的一员。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过程中,周昌以其坚忍刚强和敢于直言的品质,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和重用。

紧急国事,意外一幕

刘邦称帝后,周昌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这是当时“三公”之一的高官,负责监察百官,维护朝廷纪律。同时,周昌被封为汾阴侯,食邑2800户,成为西汉初期的重要贵族。

某日,因紧急国事,他未及通报便匆匆进入宫中,却意外地撞见了刘邦与戚姬的亲密场景。这一幕,对于周昌这位忠诚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尴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周昌没有多言,而是选择了尊重皇帝的私隐,默默地退出了宫殿。他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礼仪的尊重,以及对皇帝的忠诚。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这次意外的撞见,不仅没有影响到周昌与刘邦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周昌与刘邦之间的这次小插曲,虽然在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它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也展现了周昌作为一位忠诚耿直的大臣,以及刘邦作为一位开明君主的形象。这段轶事,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了西汉历史的一部分。

直言谏止废太子

周昌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之一,便是他直言谏止刘邦废太子的企图。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其决策往往关乎国家的未来。然而,当他提出废掉太子,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时,这一提议立即引发了朝堂上的激烈争议。

周昌不畏强权,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刘邦的提议。尽管他有口吃的毛病,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口吃反而成为了他坚定立场的象征。

在朝堂上,周昌与刘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辩。他的口吃在争辩中更加明显,但这也更加凸显了他的决心和勇气。他的话语虽然结巴,但他的立场却异常坚定:“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刘邦在听到周昌的争辩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笑了。这显示了他作为君主的豁达与包容。而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及至最后,张良以其卓越的智慧和策略,为吕后定下了让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的计策,使刘邦暂时放下了废立太子的计划。而吕后,作为太子的母亲,对周昌的坚决反对和张良的智谋深感感激。

赵王相与晚年

刘邦晚年时,对赵王刘如意的未来深感忧虑。他担心自己驾崩后,年轻的赵王无法在朝堂的权力斗争中自保。这种忧虑,成为了刘邦心中的一大难题。

年轻的赵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洞悉了刘邦的心事。他上前询问刘邦,提出了为赵王派去一位地位高贵且坚强有力的相国的建议。这一建议,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在赵尧的建议下,决定让周昌担任赵王的相国。周昌虽然心中不愿,但为了刘邦和赵王的安全,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利益,含泪接受了这一重任。

刘邦驾崩后,朝堂上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吕后作为皇太后,开始掌握实权,她的意志和决策开始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刘邦驾崩之后,吕后派使臣召刘如意入朝。面对吕后的召见,周昌让刘如意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刘如意进京。他深知吕后对戚夫人的恨意,也预感到了刘如意的危险。他的坚持,是对赵王的忠诚,也是对刘邦遗愿的守护。然而,周昌的坚持并未能改变刘如意的命运。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 ”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刘如意。刘如意最终还是被迫进京,并在长安一个多月后被迫喝下毒药死去。这是一场悲剧,也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周昌在刘如意死后,因悲痛和自责未能保护好赵王而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吕后。三年后,他也去世了,谥号为悼。

周昌的爵位从他的儿子传到孙子,但因犯罪而被剥除。汉景帝又封周昌的孙子周左车为安阳侯,但同样因犯罪被剥除。周昌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周昌的一生,是忠诚与勇敢的体现,他的事迹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记载,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作为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周昌以其耿直敢言和忠诚担当,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115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