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反骨的代表,魏延真的谋反了嘛
上回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时代的三大疑案的李严被废。
实话实说李严被废,不止是自己咎由自取,还跟诸葛亮不放权有关系,也正因为诸葛亮一个人把持大权,有很多人不满,包括刘禅,和魏延。
刘禅的故事我们明天再说。
而今天的主角正是三大疑案最后一个——魏延谋反的主人公,魏延。
月光是97年的,小时候背着父母去游戏厅玩过三国战纪,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玩过,是不是有点暴露年龄了。
记得在游戏里面就有专门的一个剧情是魏延谋反。透过这剧情来看,这个故事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嘛,魏延真的谋反了嘛。
魏延,字文长,刘备收长沙郡时和黄忠一起投靠过来的。
当时魏延砍了长沙太守,率众开城投降。《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因其行为,认为其脑后长反骨,想要直接斩了他。后因惜其才,遂留下听用。
这个故事呢,有些值得怀疑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在那时,诸葛亮对魏延的心性就不是很看好。
可是杀了吧,很可惜。
那时候马超还没跟刘备,即便算上马超,魏延在蜀国的将军里面武力值也就仅次于五虎上将。
尤其是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五虎上将也就仅剩下了赵云,魏延的地位更是从老6到了老2。
魏延更是曾被刘备安排坐镇汉中。
而汉中作为西川的门户,魏延在汉中,就算是在守蜀国的大门了,如此安排,能力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曾提出,跟诸葛亮分兵两路,一路就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进,而另一路,由魏延带队,奇袭长安,称为“子午谷奇谋”。
两路并进,一路稳,一路险。
其实这个建议啊,理论上来说如果真的成功了,那蜀汉政权的未来还不好说是什么样呢。
月光只能说,也许是孔明一生求稳,可能不太愿意用这种太过激进的方案。
也可能是蜀地本来人口就不多,士兵更是不足,这奇谋要用5000人,还是有点多。
也有可能出于政治的考量,不愿意魏延去冒这个险,尤其是当时的蜀国,人才紧缺。
总之呢,最后是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
至于孔明为啥不采纳这个建议,至今仍然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大家有想法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回到正题啊。
这按理来说,魏延应该算是蜀军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了,他为啥要谋反呢,没有理由啊。
毕竟诸葛亮已死,按他的地位,无需谋反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啊。
在当时的诸葛亮已死,如果魏延真想谋反,那完全可以攻成都啊,抓了刘禅,自己称帝;或者是直接投降曹魏,这两种才算是谋反啊。
可是呢,魏延既没有投靠曹魏,也没有反戈一击,进攻成都。
所以月光的结论是根本就没有魏延谋反的真凭实据,因此魏延谋反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那这所谓“魏延谋反”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诸葛亮死之前,据说开了个小会,这个小会还没有魏延。诸葛亮也算是托付重任了,将兵权都给了杨仪。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 就不用管它,撤军即可。
争议的点又来了,魏延作为副统帅,你死了之后军权不给他,反而给了一个类似管家地位的杨仪,诸葛亮这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这事也因此有了多种猜测和解释,魏延谋反也就有了多种观点。
《三国演义》的观点,就是诸葛亮不信任魏延,认为自己死后魏延必反,因此受命杨仪。果不其然,魏延不听杨仪调遣,公然翻脸,过河拆桥,一路上将栈道全都烧了,连退路都不给。
两人一前一后上表,都称对方谋反。但是魏延做的比较过分,正好赶上诸葛亮死这么严峻的时刻,你这时候搞这一出,谁知道你想的是啥,因此说谋反也能说的过去。
故而《三国演义》是支持谋反的。这样就是魏延的锅了。
而这谋反,月光也只能说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算半个谋反吧。
另一种观点呢,认为魏延谋反根本就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用这种方式逼着魏延反。
借此解决魏延这个可能导致蜀国不稳定的炸弹。不过这种说法,诸葛亮就要背锅了。
第三种观点,就是认为这个小会根本不存在,诸葛亮临死前也没有说这些话,可能是杨仪假传命令。
这种说法也讲得通,毕竟那个时候假传命令也是有可能的。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对于诸葛亮临死前的小会又有何种解释。这个小会存在还是不存在,命令是这么说的还是没有说过。
事实上魏延谋反都没啥真凭实据,与其说谋反,不如说是杨仪和魏延的内讧比较合适(月光觉得这种说法比较可靠)。
不管咋说,魏延最后是被马岱斩了,杨仪呢踢了一脚魏延的头颅,夷灭魏延三族,也解气了。当然这处罚确实是有点过于重了。
杨仪最后自己也没有留下啥好下场,毕竟魏延没有真的谋反,这个惩罚过于的重了,未免有些私人的情绪在里面。
总而言之,言儿话之,魏延谋反是被冤枉的。虽然是被冤枉的,但自己也确实有一定的责任。
到此魏延谋反就告一段落了,而此时的蜀国也正是风雨飘摇。
刚刚经历的丞相诸葛亮的离世,北伐副统领魏延的谋反,后主刘禅有什么表现吗?
没有诸葛亮之后,刘禅有没有做出一个君主的样子呢?
他是否真如后世说的一样,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呢?
我们明天再聊。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