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

 申万宏源:“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

申万宏源傅静涛、王胜 


申万宏源表示,科技成长基本面确实在底部区域,但高弹性改善的线索尚不清晰。“科特估”行情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一、短期“科特估”催化的科技成长行情有所表现,一些近期被忽视的基本面改善借势发挥。我们提示,科技成长基本面确实在底部区域,但高弹性改善的线索尚不清晰。“科特估”行情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针对市场发酵的乐观预期,我们做三点讨论:1. “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

“中特估”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导向与市场审美变化相契合。市场更多从非成长因子上寻找估值提升机会。“中特估”相关板块的机构初始持仓更低,与市场资金相对力量的变化也更契合(配置类资金相对力量增强)。基本面边际改善(提升分红比例)更明确、更普遍。在这些方面,“科特估”的逻辑可能都弱于“中特估”。另外,部分投资者期待的用放宽准入,提高流动性的方式推动“科特估”,可能不符合“新国九条”对交易行为的政策导向。基于潜在政策催化交易“科特估”,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2. 科技成长整体估值处于低位,风险回报比较高,但具体到细分结构上,高景气资产估值已经不低,低估值资产景气展望偏弱。科技成长高景气方向(典型是算力),股价也处于高位;6 月以来,大基金、AI 终端、汽车 IT 行情也有所演绎。半导体景气恢复拐点的讨论早已有之,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库存周期确实全产业链验证改善,但总体的供需格局,特别是中下游的供需格局,依然偏弱。这种库存周期和供需周期错位的情况,其实是历史上未出现的。所以,在需求侧未出现新爆款的情况下,半导体景气拐点后大概率只是弱改善。我们同样看好中期新经济总体景气改善,只是短期不宜操之过急。创投一级市场的调整期已接近 3 年,新创投项目定价正在趋于合理,A 股科技公司在合适价格外延扩张加速的条件正在改善。耐心等待基本面改善由点及面。

3. 从市场特征上看,短期科技股上涨市场调整,高股息反弹市场反弹。这反映出,“科特估”行情只聚焦在部分 TMT 细分领域中,板块和市场总体的共振偏弱,目前“科特估”还未走出“新主线”的模样。

二、5 月下旬以来,A 股市场核心交易线索是内外需改善未形成共振,基本面预期下修。结构上,市场是先回归了广义高股息投资;而后才是科技反弹,高股息补跌。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

5 月下旬以来,“内需短期马上改善”的过度乐观预期证伪,市场错过 2024 年最可能出现内外需共振改善窗口。若价值和顺周期基本面不再继续下修(6 月开始,基建逐步企稳发力是大概率,中期经济弱周期波动格局不变),守住广义高股息可能重新成为占优策略。

三、继续强调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 2024 年的主线。继续建议底仓配置电力、电网设备和煤炭,有色、银行、核心白酒回调是配置机会。科技和出口链中的 Alpha 资产(科技:算力龙头、AI 手机、汽车 IT,出口链中品牌力提升的个股)值得保持配置,但板块全面机会可能要等到 24Q4。

守住基本面未验证明显回落的广义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电力(电价机制改革)、传统电力设备(AI 需求拉动电网投资)、煤炭,有色、银行和核心白酒,回调兑现后,仍推荐逢低做配置。“科特估”短期行情“买预期,卖兑现”,把握好交易节奏。科技和出口链中稀缺高景气的 Alpha 资产继续保持配置。港股和 A 股三季度可能都是震荡市。继续提示围绕着 Alpha 布局,重点关注港股高股息和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正文如下:

一、短期“科特估”催化的科技成长行情有所表现,一些近期被忽视的基本面改善借势发挥。我们提示,科技成长基本面确实在底部区域,但高弹性改善的线索尚不清晰。“科特估”行情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短期“科特估”行情发酵,市场普遍讨论的逻辑包括:1. 5 月 23 日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涉及问题“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市场由此推演,管理层重视科技创新,“科特估”政策可能加码。2. 科技成长相对估值处于低位,科创板调整周期已超过 3 年时间,性价比与自身的历史比较高(横向比较尚无显著优势)。3. 一些基本面改善已经发生,但前期未被市场充分重视。这些逻辑借反弹窗口被集中讨论,包括:半导体景气恢复拐点,全球算力高景气,AI 终端进入加速落地阶段,汽车 IT 景气展望持续向好等。部分投资者做多科技成长,“科特估”权重并不大,科技成长能够找到基本面改善的方向才是核心。

针对市场发酵的乐观预期,我们做三点讨论:1. “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中特估”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导向与市场审美变化相契合。

市场更多从非成长因子上寻找估值提升机会。“中特估”相关板块的机构初始持仓更低,与市场资金相对力量的变化也更契合(配置类资金相对力量增强)。基本面边际改善(提升分红比例)更明确、更普遍。在这些方面,“科特估”的逻辑可能都弱于“中特估”。

另外,部分投资者期待的用放宽准入,提高流动性的方式推动“科特估”,可能不符合“新国九条”对交易行为的政策导向。基于潜在政策催化交易“科特估”,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2. 科技成长整体估值处于低位,风险回报比较高,但具体到细分结构上,高景气资产估值已经不低,低估值资产景气展望偏弱。科技成长高景气方向(典型是算力),股价也处于高位;6 月以来,大基金、AI 终端、汽车 IT 行情也有所演绎。半导体景气恢复拐点的讨论早已有之,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库存周期确实全产业链验证改善,但总体的供需格局,特别是中下游的供需格局,依然偏弱。这种库存周期和供需周期错位的情况,其实是历史上未出现的。所以,在需求侧未出现新爆款的情况下,半导体景气拐点后大概率只是弱改善。我们同样看好中期新经济总体景气改善,只是短期不宜操之过急。创投一级市场的调整期已接近 3 年,新创投项目定价正在趋于合理,A 股科技公司在合适价格外延扩张加速的条件正在改善。耐心等待基本面改善由点及面。

3. 从市场特征上看,短期科技股上涨市场调整,高股息反弹市场反弹。这反映出, “科特估”行情只聚焦在部分 TMT 细分领域中,板块和市场总体的共振偏弱,目前“科特估”还未走出“新主线”的模样。

二、5 月下旬以来,A 股市场核心交易线索是内外需改善未形成共振,基本面预期下修。结构上,市场是先回归了广义高股息投资;而后才是科技反弹,高股息补跌。

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4 月下旬以来,A 股的核心交易特征是稳增长和兜底风险的政策加码,内外需共振改善窗口可能到来,地产链、涨价周期领涨,指数中枢抬升。5 月下旬以来,“内需短期马上改善”的过度乐观预期证伪,市场错过了 2024 年内最可能出现内外需共振改善的窗口,基本面预期下修。体现在结构选择上,市场先是回归了广义高股息投资。而后才是广义高股息相关行业基本面额外扰动(大宗价格调整,食品饮料中观数据扰动,航运预期摇摆),高股息补跌。而“科特估”政策催化预期升温,推动科技反弹。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和超跌反弹。后续若价值和顺周期的基本面不再继续下修(6 月开始,基建逐步企稳发力是大概率,中期经济弱周期波动格局不变),守住广义高股息可能重新成为占优策略。

三、继续强调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 2024 年的主线。继续建议底仓配置电力、电网设备和煤炭,有色、银行、核心白酒回调是配置机会。科技和出口链中的 Alpha 资产(科技:算力龙头、AI 手机、汽车 IT,出口链中品牌力提升的个股)值得保持配置,但板块全面机会可能要等到 24Q4。

我们依然强调,短期的宏观环境相对于 24Q1 并未发生根本变化。24Q1 占优的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 2024 年的结构主线。我们建议守住那些基本面未验证明显回落的广义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电力(电价机制改革)、传统电力设备(AI 需求拉动电网投资)、

煤炭,有色、银行和核心白酒,回调兑现后,仍推荐逢低做配置。“科特估”短期行情“买预期,卖兑现”,把握好交易节奏。科技和出口链中稀缺高景气的 Alpha 资产继续保持配置,科技中主要是算力龙头、AI 手机、汽车 IT,出口链中主要是品牌力提升的个股(三季度出口需求总体回落,基本面仍有韧性的个股将成为显性的出口 Alpha,这批标的在 2025 年有望更上一层楼)。

港股相对 A 股是高 Beta,但国内基本面改善的逻辑难外推,海外货币宽松预期仍在摇摆中。港股和 A 股三季度可能都是震荡市。继续提示围绕着 Alpha 布局,重点关注港股高股息和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本文内容来自申万宏源6月15日报告《怎么看“科特估”行情?》,作者傅静涛(A0230516110001)、王胜(A023051106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147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