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看了《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中一笑作春风老师对林黛玉的分析,我不禁想起自己年少时也喜欢看《红楼梦》。
那时候的我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青春懵懂的时期,也许正是因为与书中人物年纪相仿,所以,特别爱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吧,众多姑娘中尤其喜爱林妹妹。
1.才情
喜欢她什么呢?
最吸引我的应该是她的才情吧,不论哪个场合对于写诗,她总能信手拈来,且诗词出众。
记得每每看黛玉葬花那一回,我总会禁不住跟着她泪潸潸。
《葬花吟》中: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说来好笑,许是那时的我年少不识愁滋味,因此,更喜林妹妹眉宇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愁,觉得正是那抹愁思让她更加气质出尘,与众不同。
而今回想起这些往事,心头不禁浮起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所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也许,那时候的我与现在的我正是辛公笔下的这般模样吧。
2.真性情
还喜欢黛玉什么呢?
喜欢她的真性情。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我10岁那一年,很喜欢林妹妹敢爱,敢恨,敢生气,敢于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哆哆嗦嗦地委屈求全。
或许是因为心性相似使然吧。我亦是如此心性,喜欢就是喜欢,不喜就是不喜,姐妹之间经常就某人某事某物,抑或是哪位作家,哪首诗而争辩。
记得,弟弟遭我班上男同学故意逗弄时,我生气地警告对方,如有下次,我就与他干架。
结果呢,再次发生,我真的生气与那男生干架,一番撕打后,我的弟弟从此安生了,再也无人敢动他了,也许是因为有个敢跟男生干架的姐姐吧。
记得大妹妹在班上也受人欺负,我脑中鬼点子一出,邀上大姐,叫她与我一起去大妹班上,等下听我号令行事。
大妹听我吩咐,进教室跟那男生说,我二姐找你,把男生叫了出来。
男生一来,我就河东狮吼功,对他一顿臭骂,见骂得差不多,男生听得一愣一愣的,不敢动,我朝大姐大喊一声:“姐,动手,打!”
一顿胖揍,从此妹妹也安生了,再无人敢欺负她。
当然,在家里,我也会反抗父母,对自己不愿做,不想做的,会抗争,自然是迎来了不少父母的棍子板凳。
也会为自己想要的努力争取,知道父母艰难,自己放学后去挖草药,捡塑料,贩卖冰棍等等,换了钱,再买笔买本子交学费。
永远记得六岁看着小伙伴儿去上学,我也吵着要去,偷偷跟着去报名,硬被母亲拽回了家。七岁偷偷去找认识的老师报了名,回家后被母亲得知后,被她拿棍子追着满村子跑。
即便如此,我亦愿做真实的自己,生气就是生气,说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动手吧。
父母不待见,那就自己动手争取吧。
3.痴情
还喜欢她什么呢?
喜欢她的痴。得知宝玉要娶的人是宝钗,黛玉并没有大哭大闹,她去找了宝玉,想要亲耳听他说。
然而,当她看到宝玉又犯痴时,却只是与他互望,互笑,宝玉一句,他是为她病了,让黛玉内心欢喜而又凄凉。
她知他,懂他,爱他,正如《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所说:“因为懂得,所以看见。”
黛玉看见了宝玉的不开心,看见了他在痛苦,所以,她选择放手,选择成全,给爱人自由,让爱人开始新的生活。
所以,那边灯笼高挂,红烛摇曳,满屋喜庆时,黛玉孤苦离世,此一别,生死两茫茫。
因为爱,所以不想让爱人为难,难过。
那时候虽不甚理解这种爱的伟大,却觉得很是浪漫,希望自己长大后也体验一把这样的爱情。
常幻想,如果身临此境,我当如何?
我亦会如黛玉般,因为懂得,所以看见;因为深爱,所以放手吧。
4.怜惜
还喜欢黛玉什么呢?
这应该不能说是喜欢了,应该说是对林妹妹生出无限怜惜吧。
正如《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中所说:“此一别,物是人非;此一别,故乡是他乡;此一别,沦为客居之人。”
黛玉小小年纪,先是丧母,后又离开生父,寄居外祖母家,那种心境,那种思念,应该是深入骨髓的吧,要不然,何以林妹妹,浑身总有一抹挥不去的时淡时浓的忧思,让人观之动容。
年少时读《红楼梦》一知半解,然,尤喜林黛玉,慕其才情,爱其性情,感其痴情,怜其悲苦。
余生,愿你我才情如黛玉,好好生活,活出真性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