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之30:读《谈静》
第三封:《谈静》
看完《谈动》,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朱光潜接下来就要谈静了,这个很中国,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基本都是走的一阴一阳,对立统一的路数。但作者并非一味的为了一阴一阳来写。他提到了人的两个倾向,一个是活动的倾向,一个是感受的倾向。
作者眼里活动更为主动,感受更为被动,是外界刺激引发的反应。他还说,天才除了创造力,更有比一般人强的感受力,以听琴品茶为例,要是感受性不行,就领略不到风趣。
领略风趣的能力从何而来?一半天资,一半修养。这修养,便是静的功夫,佛教中有戒而生定,定而生慧的说法,我本以为作者说的或许与此一致,定大抵与静合,领略风趣与慧相合。但作者说,不用啦,学静,不要逃离喧闹,也不用学佛坐禅。只要心界空灵就好。他还引用了些诗来说明,我就摘一句给大家看看,“万物静观接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在动中去除烦恼,在静中领略风趣,这才是完整的人生乐趣。看完全文,理念知道了,也知道要静,不过,感觉这一篇没说完,作者只说了不要什么,要做到心境空灵就可以静了,但是如何做到心境空灵呢?
我想起了自己有次坐火车,还是绿皮的慢车,心烦意乱中,看到窗外下起了暴雨,不一会儿就停了,远处的山在雾气中略显缥缈。脑海里突然浮现了坐在阳台读诗的场景,于是,我轻声念叨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此时,车厢中的喧闹,似乎与我无关了,这或许是那所谓的心境空灵吧!我也只偶尔有此体验,大多时候依旧是在为周围的吵闹而烦恼。
你在喧闹中有心境空灵的体验吗?一起分享分享,如何做到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