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2)

整个小学期间,她在班里算是不显眼的存在。在那个只要能吃饱穿暖有书可读,就已经十分幸福的年代里,谁家孩子成绩好,不但是班级里的明星,也是村子里家长们眼中也是闪闪发亮的。

从老师和妈妈的交谈中,她听到老师是这样评价她的,这个孩子能坐得住,上课听讲也怪认真的,但学习只能算中上等……你家老大王硕——姐姐曾经也是这个老师的学生,那会她听到老师提起姐姐,连说话的腔调都有了比较大的力量——那丫头脑子特好使,课堂上一提问题,她的反应明显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在搅筋的题上,我只要稍稍一提醒,那脑袋瓜子就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了。

她那个时候也挺懊恼的,想跟姐姐看齐,也想得到被老师肯定的光荣,她使了几乎十分的力,最终还是跟姐姐差一大截。后来长大了,她才明白真正的成绩好,不是完全靠刻苦踏实就能做到的,得有一定的禀赋!但那时她不懂,也没有办法。只能羡慕地看着姐姐在领奖台上自豪地分享获奖感言,在校长老师欣慰的目光中自信爆棚,在父母的宠溺中一脸受用,就连平时走路,都像只骄傲的白天鹅一样,高高昂着头;而她,只能像一只灰脸秃噜的小鸭子,失落而沉默地守在一旁。当她和姐姐一路穿村而过去上学,很多村里人一脸羡慕地褒扬姐姐时,落寞的她偶尔会想起,老师那次在作文课上读语文课代表的作文时,着重强调并连连赞叹的那一句“红花还要绿叶衬”,这时,她才能在失落的情绪中找到一点安慰。

但是,她也并非处处不如姐姐。比如在课间的墙根下,同学们做游戏时比着下腰,长大后她才明白那是舞蹈课上练功时的一个基本项目,她总是能把下腰的动作做得又优美又灵活;比如,在音乐课上,她总是很快就能把老师教的歌曲,学得惟妙惟肖的,赢得同学们啧啧称赞。然而,在成绩为上的那个时代,这又算得了什么呢?那点可怜的欣赏和鼓励,只是在音乐老师的眼里像流星一样短暂地划过;那点儿口头儿的赞赏,也只是像风一样给她带来片刻的愉悦,很快又溜走了。奶奶对她这点小骄傲嗤之以鼻,说她不务正业,整天净搞些花里胡哨,没有一点儿屁用场的名堂。用场是什么?她模模糊糊地认为,用场就是来自于别人的、让家人在村子里扬眉吐气的羡慕和折服。

升入初中后,学校开设的音乐和体育课,算是比较正式的,每周两节的音乐课上,陶老师都会教些乐理知识,还会带上各种各样的乐器给他们认识。许多年后她才意识到,就是在这里,她才算正式得到了音乐艺术的熏陶,小学那会儿,老师像踩缝纫机那样脚踩踏板,手在琴键上不停跳跃时奏出流畅的旋律,和她一句句教给他们的流行歌曲,顶多算是音乐上的启蒙。也正是从陶老师的口中,她听说了许多闻名全国的歌唱家的励志故事,比如李谷一、关牧村、蒋大为等。她至此明白,在音乐这块儿有些天赋的她(陶老师是这么说的),只要肯下功夫,不仅靠音乐可以在考试升学中加分儿,而且也有可能因此混出点儿名堂。在2015年的春晚上,她看到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歌手们唱出不同韵味的《同桌的你》《轻轻的告诉你》《忘情水》,心中愈发感到一种莫名振奋的力量,同时脑海中有个声音一直在告诉她:你也可以的。她瞥了一眼身边盯着屏幕的姐姐,一丝不服输的念头在心底萌生勃发。

也正是这个念头的推动,使她以音乐专业为优势和姐姐同时考进了一所师范中专。在这所学校里,她和姐姐完成了三年的师范学业。最终分往不同的学校任教。在毛铭乡一所镇中做音乐老师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三年后又参加了音乐专业的成人考试,以对口单招的方式,顺利考取四川音乐学院攻读本科专业。

在这里,她通过专业的培训,不管是对传统音乐的演奏创作技巧的掌握,还是在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方面的提高,都让她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此时已经二十多岁的她,对舞蹈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她舞蹈方面的底子差,但她相信勤能补拙,又天生的身体柔韧,这使她以优异的成绩从音乐学院毕业后,在导师的极力推荐下,顺利进入省会的一所大专院校任讲师。在这期间,她隐隐感觉奶奶和父母对她的 态度有了的转变,再和亲戚邻居谈论其她时,她能明显的看到他们眉宇间的得意和自豪,而在小时候,这种表情显然是只属于姐姐的。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273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