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板动物》到冰箱贴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泥板动物》是岭南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揉、压、粘、刻等泥塑方法制作具有浮雕效果的泥板动物,以此提升泥塑技能,表现浮雕特点,感受创作快乐等。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因为条件限制,我们会用超轻粘土替代泥巴,作品以彩塑形式呈现,难度降低,又不会弄脏创作环境与衣物,所以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
近年来,受“艺术生活化”理念影响,我在设计实施课程时都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生关联,让他们的作品能在生活中使用起来。这一次也将《泥板动物》做了升级,变成《冰箱贴创作》。
材料还是那些材料,方法也还是那些方法,即用超轻粘土玩小型浮雕。但我多了一项课前准备,我网购了一批片状的小磁铁,指导他们趁粘土未干时包进去,作品完成就是一个冰箱贴。
黑板和教室门是得天独厚的展示板,即时变成展示墙,办一场小型“冰箱贴”展,组织他们评选,甚至模拟购买:“你要买一个回去用起来,你会选哪个?为什么?”课堂会因为这样的情境而变得有趣起来,孩子们的参与度更高。
同样的课程,一个年级上七次,最后上的班级受益最多,因为我总在前一个班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与优化,比如这一课,最后几个班我展示了原创冰箱贴在生活中应用的实际效果,在四班上课时,我请书写最美的同学写了留言条和祝福语,拍下粘贴在冰箱上的样子,直观地告诉同学们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起来。所以后面几个班作品明显更优质,数量更多。
还有后续,在冰箱贴的激励下,我加了一节课《爱的号码牌》,爸爸妈妈的车临时停靠,需要放一个联系方式时,可以用上我们的超轻粘土手作号码牌,除了数字,还可略作装饰,营造卡通可爱风格。制作结束后当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所以叫《爱的号码牌》。
冰箱贴也好,号码牌也好,课程内容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课标设置的学段目标,反而因为增加在生活中使用的元素,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意以及参与的欲望,提升了课堂参与度,玩美课堂“玩”出了实用价值。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302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