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冠男解读的《穷查理宝典》

第五章文章、报道与评论
本章汇集了近30年来媒体对查理·芒格的相关报道,以及他在本章杂志上所发表的重要文章。

闫冠男解读的《穷查理宝典》

读完本书后,又读了闫冠男解读的《穷查理宝典》。

关于查理·芒格本人

你也许对他不是特别熟悉,可是你一定知道他的合伙人,股神巴菲特。查理·芒格,在某种意义上是巴菲特的导师。巴菲特自己也说过,如果在投资的道路上有人对他影响最大的话,第一个人是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第二个就是查理·芒格。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合伙人,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全球股价最高的公司。在2017年4月,它的股价高达25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买它的一张股票就要170万。而查理·芒格就是这家超级赚钱公司的奇迹缔造者,当今最伟大的投资思想家
投资生涯中,芒格恪守了美国西部的传统精神,以勤勉、专注做好事情,对人真诚、正直、善良,再加上节约用钱花到投资未来的事情上,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愿意和他一起合作。芒格和巴菲特大部分时候观点相同,但芒格说,想法相同并不总是好事,“如果有个错误被一个人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可能也会忽略这个错误。”

关于本书

《穷查理宝典》是查理·芒格的投资哲学汇编,书里有他过去20多年来的十一场演讲,和他发表的各种文章。查理·芒格和他的《穷查理宝典》中讲的很多道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要通过提升自己,来强化对世界的感知,内在的能力才能增长,和世界的大趋势才能互相匹配。这种匹配度提高了,无论你是用来投资创业,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会无往而不利。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芒格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当你手中只有一种工具的时候,你就只能用这种工具来干活,所以芒格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一系列原理,什么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决策树理论、误判心理学等等100多种模型,它们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这是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而你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
之所以要构建这种多元思维模型,是因为在查理·芒格看来,宇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人类全部的知识都是在尝试对这个复杂整体进行研究,各学科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相互影响的。就像查理·芒格经常引用的那句谚语说的,“在手持铁锤的人看来,全世界都像一颗钉子”。
当我们提起“多元思维”的时候,一般会把它当成一种方法论,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态度,这个态度是包容的、系统的,也就是芒格说的,多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越是成熟的人,其实越少谈主张,而是在从不同的角度来做解释。“没有主张,只谈解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面对一个问题,他很少说那些主张性的观点,比如政府是应该怎样啊,你这么做是对是错啊,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啊……这些话题,他不讨论,不评论,他更关心的是,面对一个现象,有没有不同的解释,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看?
作为一个局外人,评论其他人,尤其是评论做具体事的实践者,讲人家的是非对错太容易了,也太廉价了,只是把自己主观世界里已经存在的观念、原则,拿出来挥舞一番而已。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没啥好处,你其实是在对别人的实践指手画脚。而要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上,我们就要保持一个包容的、多元的视角,让更多的观念和解释角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共存,最后一起来滋养自己的实践。这个时候,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第二部分  查理·芒格的“反向思维”
查理·芒格有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在思考要去哪儿之前,先想清楚不要去哪儿。他把这叫做“反向思维”。查理·芒格非常推崇反向思维,他认为,对于复杂的系统和人类的大脑来说,采用反向思考,往往会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他一般会先弄清楚应该别做什么事情,然后才再考虑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同样的,我们想建立好的知识体系,最好先想清楚坏的知识体系是什么,然后避免它。
芒格的投资方法和大多数投资者所用的那种粗陋的系统完全不同。芒格如果想投资一家公司,不会对这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肤浅的评估,而是要对它的内部经营状况,以及这家公司所处的整体“生态系统”作出全面分析。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借用并糅合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学科呢?芒格的回答是: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要理解这样的系统,你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

第三部分 投资心法
在查理·芒格看来,投资项目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可以投资的项目,一种是不能投资的项目,还有一种是太难理解的项目。他只投“可以投资”的项目,其他两种都不投。比如查理-芒格从来不投资制药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在查理·芒格看来,都属于太难理解的项目。

那怎么才能评估一个项目是不是可以投资呢?查理·芒格有四个筛选标准,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标准,这个项目要容易理解,有发展空间,并且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中生存。查理·芒格说,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如果一个项目你看不懂,别人说得再好也不要投资,不要高估你的能力范围,更不要盲目地随大流。

第二个标准,不能只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企业内外部因素都要考虑到。因为财务报表顶多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价值,而不能说明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所谓投资呢,是要求项目在未来也能赚到钱。所以说,即便公司的财务报表好看,也不要轻易投资,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公司创始人的品质怎么样,供应商能不能保证供应,还有库存情况等等,都需要仔细考量。

第三个标准,要看一家公司的“护城河”够不够宽。什么是护城河呢?就是行业壁垒。一家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不是今年赚了多少钱,而是未来还能不能继续赚钱。怎么能保证公司持续盈利呢?建立行业壁垒。如果一家公司没有行业壁垒,进入门槛很低,那未来就会有很多竞争对手,谁能笑到最后就不好说了。所以说,能不能建立行业壁垒,也是考察一个项目是不是值得投资的重要指标。

第四个标准,就是投资股价公道的大企业,要比投资股价低的普通企业好。因为考虑到未来其他股东可能会增加注资或者转让股权,引起股权稀释,股利下降,大企业的价值更高,回报也更稳定。比如他和巴菲特一起投资的《华盛顿邮报》、政府职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都是属于大企业。一旦有一个项目能符合前边说过的那些标准,那就玩真的,狠狠的投上一笔。

查理·芒格认为,所有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你必须先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再评估股票的价值,还要根据公司的竞争优势,来判断是不是应该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

为了更好地理解“价值投资”,我最后再跟你分享一个小故事。

查理·芒格的中国投资合伙人叫李录。李录和查理·芒格认识的时候,芒格已经是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头了,按理说精力和体力都大不如前。两个人经常约在7点半见面,也就是吃早餐的时候。第一次,李录几乎是踏着点来的,结果发现老头已经把早餐吃完了,而且看完了当天的报纸。李录就感觉很不好意思,虽然没有迟到,但是毕竟让老爷子等了那么长时间。于是,第二次见面,李录提早了15分钟,还是发现老头坐在那看报纸。第三次,李录提早了半个小时,走进去依然看到老爷子在看报纸。第四次,李录干脆早到了一个小时,终于赶在了查理·芒格之前。十五分钟后,老头拿着一摞报纸晃晃悠悠坐下,自顾自的看报纸、吃早餐,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看完报纸才抬头看李录,开始今天的谈话。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位老人家,你会作何感想?你看,人家没有吹嘘自己什么,人家就是这么生活的,他常年如此,向整个世界呈现自己靠谱、好学、尊重他人这一面,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话,他就让合作者肃然起敬。

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芒格和巴菲特坚持的价值投资,你就明白他的深意了。价值投资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买一只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价值投资是让你放弃一切投机的机会,只按照股票的基本价值面来看它的未来。一只股票的股价高,各种短期的因素都是没法把握的。而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靠得住的因素,就是它自己配得上这个价格。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这也是查理·芒格最有名的一句话。

总结

其实,查理·芒格和他的《穷查理宝典》里讲的很多道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这一句话:要通过提升自己,来强化对世界的感知,内在的能力才能增长,和世界的大趋势才能互相匹配。这种匹配度提高了,你是用来做投资,还是用来创业,还是用来做任何事情,都会无往而不利。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31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