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蒙山茶思想史 – 草稿

一个人的蒙山茶思想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雅安名山的边缘,与成都邛崃交界。自小在邛崃读书,长大后在邛崃工作、生活。我常常把一河之隔的邛崃和名山都当作故乡。

小时候,我是没听说过蒙山茶的。只记得父亲每年春天会采些茶回来,自己炒茶自己喝。看见父亲甘之如饴的样子,我也尝过一口,没觉得有什么好,只有苦涩味,很像我的童年生活。我不知道父亲是从哪里弄回那些茶的,家里并没有茶地,那个年代故乡很少有人种茶,田地里春天长着小麦油菜,夏天长着水稻玉米。

父亲的苦涩味一直伴随着我很多年。刚分到邛崃市平乐中学任教时,看见老师们习惯端着一杯清茶走进教室,仿佛那才是成熟老师的样子,于是在一个赶场天,我跟着老师们去市场上买了半斤明前茶,不料到第二年清明都还没有喝完,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缺少一大乐趣。

我开始经常性喝茶是到天台山工作以后。景区山坡上散落着不少绿油油的茶园,每个山庄招待客人的都是山里的茶,有时游客还会买些走。还是熟悉的苦涩味,我不会品茶,只当作止渴的开水,牛饮而已。这个时期,蒙山茶已经名声在外,“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恰好天台山流传着“禹贡蒙山”的传说,讲的是大禹治水时在天台山设坛祭天的故事。山里人告诉我,天台山又叫东蒙山,而蒙顶山叫西蒙山,两山地形、土壤和气候很相似,高山云雾出好茶。那些年我还没到关注地理人文的年龄,不知道这些说法有没有依据,是不是有蹭流量之嫌。

虽然东、西蒙山很近,但在旅游部门工作期间竟然没去过蒙顶山,也就没有品过蒙山茶,以至于我以为自己是个假名山人。第一次品味蒙山茶是十年前,在我实习时的一个学生的茶室里。茶室就在我居住的钱江凤凰城。学生也出生在名山,毕业后我们就没有见过面,重逢时我们因为拥有共同的故乡而格外亲切。茶叶店陈列了很多蒙山茶,后来我发现邛崃茶叶店都在卖蒙山茶,反而卖邛崃茶的不多,甚至有的连店名也直接叫“蒙顶甘露”“蒙顶香茗”之类的,从市场角度见证了蒙山茶的品牌影响力。

我转到媒体部门工作后,偶然接了一个任务---承办第七届成都采茶节邛崃分会场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涉足茶界。为了恶补茶知识,在雅安茶叶办陈开义老师的帮助下,我参加过第十三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从前看到过不少无疾而终的地方节庆,蒙山茶节连续举办,一以贯之,体现了雅安发展茶业的决心和恒心,其规模之大、活动之多、仪式之隆、起点之高,令我们望尘莫及,羞于提起自己正在邛崃策划采茶节。

从这次采茶节开始,我与茶产业结下了缘,并把视角投向茶马古道,接触起茶文化来。邛崃和名山,一条古道上的两个重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地一衣带水的关系。很多人以好一条狭窄的河流把故乡分成邛崃的临济和名山的廖场,其实廖场的土地分布在两岸,如今茶叶遍地种植,外地人根本分不清哪是邛崃茶哪是名山茶。

作为文艺界的热心人,我在邛崃名山两地诗人的支持下,发起过十多场丝路雅集采风活动,这项活动的范围后来扩大到成都和雅安,乃至整个四川。每次听到名山诗人带来的乡音,即使素不相识,仍然一见如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时常跟他们打听蒙山茶的那些事。在跟他们熟悉以后,我应邀到名山参观过盛名远播的宋代茶马司,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茶马古道的管理机构,它至今见证着茶马古道的辉煌与沧桑。这次名山之旅,我更有还乡之感,虽然我经常回到老家看望母亲,但我还是认为只有到了蒙顶山才算回到故乡。

这辈子第一次去蒙顶山是在蒙鼎好茶主理人小陈的陪同下。我和她是在一次丝路雅集活动中认识,她对于蒙山茶的深刻理解和精到讲解,填补了我的茶知识空白。那是三年前的冬天,蒙顶山千年银杏群迎来灿烂芳华。我一路默念着“蒙顶山我来了”,就像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怀抱。这条路于我更是一条茶文化的朝圣之路,膜拜了吴理真,瞻仰了仙茶园,领略了蒙顶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次在蒙顶山,我看到两位德高望重的茶人留下的印迹,孙前和司徒华,在我印象中,他们是蒙顶山茶文化的传播使者。大约十年前,他们在一次邛崃黑茶推广活动中结识他们的,孙前老师很豁达,因为我们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读过书,他把我叫作了小师弟,让我倍感荣幸,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几年前,我应邀参加孙前老师在成都举办的新书发布会,《英茶行日记》全程记录他带着蒙山茶出访英国,让我看到了四川茶是怎样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辉煌历史。

今年春夏之交,我跟随邛崃市政协重走雅安段南方丝绸之路。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一次正式探访。古时的南丝路,后来的茶马古道,再后的川藏公路,它们像脐带一样连接着我的两个故乡。在荥经,我听到了很纯正的邛崃话,听到了临邛人卓王孙在严道县开矿炼铁铸币的故事,看到了记录临邛人修建古道的《何君阁道碑》,重走了邛笮古道,眺望了邛崃山、大相岭,遥想着邛崃与雅安的历史渊源。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邛崃茶厂和雅安茶厂都有一段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复建的历史,而且目标都指向了边销茶,这茶在今天,雅安叫藏茶,邛崃叫邛崃黑茶。不同的是,雅安茶厂建起了藏茶博物馆,让我第一次走进神秘的藏茶世界,看到各个年代的茶砖堆砌的墙壁,大家赞叹不已。这些年,虽然常常与茶界的人接触,但是我仍然不懂茶本身,还以“讲茶不能只讲茶”为由顾左右而言它。在参观博物馆后,我才发现自己不仅不懂茶的自然属性,连文化属性也只是略知一二。一页页珍贵的历史文献,一块块尘封的古代茶砖,无声诉说着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前尘往事,我由此真切感受到藏茶所具有的特殊政治属性,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大团结,巩固了祖国的边疆。

不知道从哪年起,故乡田野都种上了茶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茶乡,老家的兄弟姊妹也变成了茶农。从春天开始,故乡进入繁忙季节。每次回家,我都很难见到妹妹,她不是在采茶就是在去采茶的路上。她以这种方式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只要在故乡,我就会去茶山走一走,去茶叶市场看一看,只有闻到了茶香,我才觉得自己回了家。在乡村道路上,载着新鲜茶叶的摩托车排成了长龙,见首不见尾。漫山遍野的茶叶和忙忙碌碌的茶农,诠释着蒙山茶这些年的强劲发展态势。几年前,名山政府在我的故乡修建了周边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两地茶农都在这里交易,一到采茶季,这里就茶香浓郁,人头攒动,大量摄影师慕名前来打卡,浓浓的茶乡风情频频出现在网络上。

这些茶叶终将以蒙山茶的名义走向远方。我在这里看到了两地茶叶的融合发展。邛崃市文史专家胡立嘉老师曾经提出过“大蒙山茶产区”概念,得到了雅安茶界的认可,《雅安日报》还刊发过他的研究文章。他认为,自古以来,蒙山茶远销各地,不可能只来自蒙顶山,也包雅州、邛州等地,这些地方自然环境相似,茶叶品质并无两样。

抚今思昔,一片这么轻薄的茶叶,却承载着那么厚重的历史。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320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