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拓本技艺

金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从先秦时期开始就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传播其中的内容,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传拓是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内忠实复印到纸上的技法,金石传拓适用范围大到摩崖造像,小如甲骨印章,从早期单纯作为“复印”的实用技艺,逐渐演化成集金石、绘画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门类,直至当下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活跃于考古、文博等领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传拓技艺的追溯

传拓技艺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文献“复印”技术,从技法出现之初,时至今日依然被广泛使用。它的出现离不开纸墨的发明使用以及对生产效率的需求提升。传拓技艺产生的具体时间未有明确说法。根据已知资料推测,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


二、传拓基本步骤

1.清洁传拓部位,保持拓纸清洁

2.测量尺寸,裁切合适大小拓纸

3.根据器物光滑程度刷涂适量白芨水

4.拓纸展开覆盖传拓区域表面,用湿毛巾均匀按压湿润,去褶皱。

5.盖上吸水纸用工具刷实拓纸使其与器物紧密贴合。

6.待拓纸快干时使用拓包上墨,墨色均匀清晰还原铭文和纹饰。

7.传拓结束后小心揭去拓纸


三、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

传拓技艺使用初期,主要用于传拓碑碣刻石铭文,技法多用擦拓法。宋代刻帖业发达,古代名碑被大量翻刻,拓本盛行,补拓法开始广泛使用,墨色上开始有“乌金”与“蝉翼”之分。

擦拓法:通过擦涂的方式平行快速地在纸上送墨的技法,使用手法讲究轻落重收,擦拓速度快,适用于较为平面的碑石。擦拓技法早期使用特制的擦子完成,补拓普及后拓包也可用擦拓技法。

补拓法:使用特制的拓包受墨后通过一次次垂直扑打,敲击的方式在纸上送墨的传拓技法。传拓时要求包压包,行压行,每次送墨都较为独立,因此适用于绝大多数环境而被广泛使用。

乌金拓:指拓纸受墨后墨色厚重,乌黑而有油脂的光泽,同时具有层次和质感,一般需要多遍上墨完成。

蝉翼拓:指拓纸受墨后墨色整体浅淡均匀,拓纸揭取后墨色有如鸣蝉的翅膀,通透淡雅,透着肌理质感,对传拓技法要求较高。

四、传拓技艺的创新

清嘉道年间,一种前所未有的器物全形传拓技法开始在嘉兴地区的文人金石交游中出现,其通过传拓在平面的纸上展现器物的立体之形。传拓内容从此不再局限于平面铭文和局部纹饰。全形拓制作过程需对器物传拓内容有整体的取舍思考,是集金石、传拓、绘画于一体的二次艺术创作。

五、吉金传拓的艺术表现

晚清金石学盛行,文人鉴藏家乐于为所藏器物拓制精良的拓本,并在同好中分享研究,珍贵的拓本更是作为艺术品受到重视,拓本的往来交流推动了传拓技术的发展。许多传拓技艺自成一脉,并不断承袭发展,至清末民初,传拓技术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370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