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写作上不用拼天赋?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878/9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很多人一提到写作,第一个反应就是,写作是艺术,能力靠天赋。

这么一想,反观自己,好像没什么天赋,所以在写作上也就没啥长处,更不要说去写作、写好了。

对于从事写作的人,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人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天赋异禀、文思泉涌、肚里有货、出口成章,所以才能写得锦绣文章。

基于自身职场写作和日更写作的经历,对此我的想法是:

顶级的写作者,顶级的作品,真的需要天赋,而且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这样的天赋,真的是很随机,老天爷赏饭吃,就会追着喂,而老天爷没给呢,那真的资质平平,比如说像我这种。

相比很多人认为写作是艺术,靠的是天赋,更为真实可靠的情况是:写作是一门技术,靠的是套路。

就跟古代的卖油翁一样,其实是唯手熟尔;跟现在的运动员、技能达人一样,离不开刻意练习。

而且就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而言,在写作上远远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

既然说写作是技术,那么都有什么技术呢?我想了一下,涉及这么几个方面。

写作习惯的培养,其实是有套路的。

很多人想写作,却总是没有开始写,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没有灵感。

对于灵感的过度重视,是我们看小说或电影中灵感故事看得多了,个人的思维陷入了滤镜之中,认为写作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灵感确实重要,却并非那么必要。很多经典的作品,确实是基于一个灵感写出来的。

可是更多的作品,是有了灵感以后,反复写作、修改打磨出来的。

更确切地说,好的文章、作品,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所以,如果想要写作,开头很重要的一步,是认识到写作是一门技术后,踏实培养写作习惯,让写作的习惯,融入职场工作中、自我成长中、业余充电中。

在具体的习惯养成上,确实存在一些套路。

01)在体量上,需要积少成多、熟能生巧。

从写明白一句话开始,然后写出小豆腐块似的段落,一点点练习结构和内容,然后再升级成写一篇文章。

02)在环境上,可以尝试形成自己的场。

这里的「场」,你可以把它看做是自己的训练场或者工作坊。

在这个环境下,就沉下心来,排除杂念,专心写作,哪怕没有思路,那么头绪纷乱,也要写,从一个字开头。

什么场景呢?

可以是办公桌,可以是房间某个角落,可以是笔记本电脑上某个软件、网页,或者纸质的笔记本,甚至手机上的文档、便签,都可以。

03)在流程上,我们可以去设定自己的写作仪式。

写作可以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

我们可以建立专属于自己的仪式感,做某个前期准备,一个动作,一个物品,一句口号,全都可以。

自己能接受、能适应就行,无所谓尴尬与否,反正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况且写作的时候,大多情况下都是自己一人,或者周围没多少人。

当然了,如果更讲究一些,可以设定自己的写作SOP。

写作内容的处理,其实是有套路的。

刚才说的是就写作这个动作,养成习惯、培养惯性,是有迹可循,甚至有捷径可走的。

此外,在写的具体内容上,其实也是有方法、有套路。

04)题材上,分成很多类型,我们可以逐个练习、各个击破。

就实用的文体看,比如说职场上经常用到的函、请示、通知、报告,都有自己的文体套路。

标题是什么套路、框架要怎么搭建、规则上啥讲究,这些都有或明或暗的规则。

我们可以做对标练习,在练习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

05)内容上,如何谋篇布局、使用何种素材,是有方法的。

在框架方面,职场报告体通常的框架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做了什么、情况如何,现在有什么问题、情况有什么改变,未来要做什么、具体包括几点。

这是其中一种,还有其他很多框架。

为什么这么多,其实就是很多人不断摸索优化出来的,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平时,我们不需要另辟蹊径,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像自媒体写作,其实也是有套路的。

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的爆款文章,背后都是各种技术细节:

比如设定标题的方法,使用数字,顺从人性,造成恐惧;

比如讲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怎样怎样,然后一段故事再带上评论;

比如结尾的时候,回顾一下全文要点,或者升华主题,或者号召行动。

06)修改上,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前面讲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无论我们写职场文章,还是自媒体文章,或者自娱自乐的文章,想要写好,必然无法跳过修改这个阶段,要不然就会走大量的弯路。

至于怎么修改,职场公文和自媒体文章也都各有特点,这里举几个共性的例子:

比如名词要准确、数据要精准、逻辑要顺畅、图文要匹配、不要造成歧义、内容多少要符合定位上的轻重,等等。

摸清了其中的规律,我们在修改的时候,就能更高效。

总的来说,写作是一门技术,它是有门道的,我们可以按照操作规则来做,如此可以驾轻就熟。

从今天起,放下写作是一门艺术的思想包袱吧,勇敢开始,认真写作,写出你心中所想所说。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409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