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观书偶感(六之二)

先前说到,齐桓公在获得新一任周天子襄王的认可,与其他诸侯国的追随之后,意得志满,趾高气扬,突发奇想要举行封禅仪式。此举自然大不妥当,一个诸侯君主,无视天子的存在而由自己来举行封禅,等同于将自己放到了天下之主的位置了。于是周王朝的大夫宰孔私底下让管仲去劝一劝这位骄傲自大的齐国国君。管仲的“向上管理”的技巧非常高明,他并不直接批评桓公这个想法有多过分,而是让齐桓公自己明白,如果做这件事,后果会是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嘲笑,到时反而与初衷背道而驰,齐桓公听完,自己就放弃了这个主意了。

虽然桓公不再坚持封禅昭告天下,但是他仍忍不住那颗自以为是、怦怦乱跳的寂寞芳心,回到齐国后,他仗着自己的功劳天下无双,于是在国内大兴土木,把宫殿装修得壮观富丽,又把自己所乘的车舆、穿的衣服,都提升了若干个档次,比周天子的服装用器更为豪华奢侈高档。由于奢华太过,齐国人都开始议论起桓公这种僭越的行为举止了。

然而,奇怪的是,管仲并没有劝谏桓公,相反,他还帮着桓公建造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三归之台”,设于王府中,一共三层,每一层象征“一归”,分别代表着民人归、诸侯归、四夷规,明白在为齐桓公歌功颂德,赞扬他天下归心之意。不仅如此,管仲还在王府内建了影壁,让外面不能直接看到王府,这样更显出王府的尊贵与威严。另外,管仲又建起反坫(坫,同垫音,是古代的一种交换礼节的平台,用土建筑),让各国诸侯访齐时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待他们。

管仲的举动好比在奉承齐桓公的自大自得,于是当初推荐管仲做丞相的鲍叔牙也坐不住了,质问管仲,国君奢侈,你也跟着他造这么些奢侈的建筑,国君僭越,你也跟着行僭越之事,你非要这样做不可吗?

对着生死之交的老朋友,管仲这才道出了心里的真话:君主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成就功业,无非也是为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罢了。如果一天到晚用“礼”来束缚他,这也不让他乐,那也不让他爽,那他就会觉得无聊痛苦而心生怠慢之意。再说了,我这样做,也让国民不要一天到晚只盯着他的华车美服,大家看见我大兴土木,也来议论我、骂我,这样也算是为国君分担了一些骂声了吧。鲍叔牙听完,虽不再说什么,但心里依旧不以为然。

管仲算是彻底摸透了齐桓公这个人的本质。桓公并不是一个真正爱民治国的高尚的君王,虽然他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但并非具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胸怀的圣人,相反,当他得以功成之后,显露的方才是他的本性。因此管仲并不违反齐桓公的本性,而是顺从他。封禅的事情被反对后,齐桓公不能实现他宣扬自己功绩的愿望,他自然要在别的事情上实现这个愿望,因此管仲支持他、甚至还通过各种夸张的大型建筑,翻倍地帮他把内心的骄傲自满表达出来,如此一来,桓公的愿望得以实现,内心的情感得以表达,自然就不会在别的事情上作妖了。

管仲看似错误的行为,却把事情停止在发生更错误的后果之前,这也是为什么,他比忠直的鲍叔牙更适合承担丞相这个位置的原因了。

比起宋代哲宗皇帝,只因为看见春天的柳枝嫩绿得可爱,便忍不住顺手折了一枝,结果就被程夫子义正严辞数落了一番。想来哲宗皇帝看见管仲筑坫的历史,大概会对拥有一个这样懂得人性化向上管理的大臣羡慕到流泪吧!

只可惜,管仲死后,再无人像他一样能把齐桓公管理好,桓公越老,“小白”的本性越显露无疑,于是齐国的内廷陷入了混乱。最后,齐桓公在病重时,被平生最钟爱的两个男宠关到房子里,他们赶走了所有伺候桓公的仆人,又用砖头砌高墙将房子围住,只开一个一尺高的洞,让一个小太监每天进去看看老头死没死。最终齐桓公就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床上。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44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