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余华《兄弟》:过分的善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恶意
读余华《兄弟》这本书,宋钢这个人物形象,在我这里,是很矛盾的,既爱不起来,又恨不得,他真的很善良,就连死去的前一刻,还在担心自己的肺痨会感染给其他人,卧轨自杀前还要戴好口罩。
他过分的善良,让我实在是说不出重话来评价他,最后剩下的就是气。
气他榆木脑袋,不会变通;气他性格软弱,不会拒绝;气他墨守成规,不会改变;气他冥顽不灵,不会听劝;气他优柔寡断,没有主见。
宋钢这个人物性格,从始至终都是属于过度的善良,正是这个极端的善良,也埋下了他的悲剧。自杀,或许是他最好的结局。
01不会自爱的人,不值得被爱
宋凡平死后,李兰没有能力抚养两个孩子,宋钢跟着爷爷回到乡下生活,宋钢想念李光头了,就从乡下走到城里见李光头。
一次,宋钢给李光头带来四颗白兔奶糖,他自己也想吃,最后还是舍不得吃,全部都留给李光头,李光头让他吃一颗,他还是不舍得吃。
李兰死前,宋钢承诺以后就算剩下最后一碗饭,他全部留给李光头吃,最后一件衣服,他留给李光头穿。
李兰教育他,最后一碗米饭,两人分着吃,最后一件衣服,两人换着穿。尽管如此,宋钢的心里还是秉持着自己最初的想法,所有东西都要先想着李光头,委屈自己。
宋钢一生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想着李光头,想着林红,却没有半分时刻想过自己。
不会自爱的人,不值得被人爱。
宋钢不会自爱,李光头才会没有负罪感的睡他的老婆,李光头没有太多的道德感,再加上宋钢逆来顺受的个性,李光头只是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想做的事情,他并不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宋钢,更不会考虑宋钢会不会责怪自己。
宋钢对李光头的兄弟情,时刻放在心里,李光头对宋钢的兄弟情,多数时候只是放在了嘴上。
结局也是如此,宋钢死去,都没有怨恨一句李光头,他至始至终,都把他当做兄弟。
人呀,首先要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
有句话说:“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
人要学会自爱,别轻易用尽全身心的爱和力量去给予,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那些先抛弃自己的人,别人更不会在意自己。
02做人既要懂得示弱,更要懂得示强
宋钢的悲剧在于只懂得示弱,软弱无比,不会示强。
林红向宋钢表明心意,宋钢蠢蠢欲动,然而,得知真相的李光头,要求宋钢和林红决裂,宋钢不想失去兄弟,他去到林红家中,对她说出狠心的话。回到家后,伤心欲绝,选择自杀了结生命。
宋钢写文章,李光头纷纷夸赞,刘作家把他的文章批得一无是处,李光头得知宋钢受了委屈,立即找到刘作家,给宋钢出气,宋钢转头买了他们从不舍得买的苹果去看望刘作家,对刘作家点头哈腰,使劲地道歉。
李光头创业失败,整天在刘镇浑浑噩噩,等着宋钢的饭钱救济,林红得知消息,要求宋钢远离李光头,宋钢不敢反抗,偷摸着接济李光头,与李光头一起分盒饭吃。
林红很生气,让宋钢在他们中选择一个,为了平息林红的怒火,他只会说对不起。林红要求他们断绝关系,宋钢很不情愿,还是听话照做。
这个也是宋钢内心过不去的坎,最后,李光头腰缠万贯,宋钢都不想麻烦他,在他看来,李光头落魄的时候,是自己抛弃了他,对不起他。
余华说:“做人既要示弱,更要懂得示强。示弱是低调的谦虚,示强是自我的保护,任何一种礼貌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菩萨心肠和狮子的力量,两者缺一不可。”
示弱并非软弱,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人们主动选择的一种低调、谦逊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里,偶尔示弱,可以避免针锋相对,以柔克刚,化解矛盾冲突。示强则是坚守原则,展现自我,不轻易被他人左右。
做人既要有不伤害别人的教养,还要有不被伤害的气场,若二者不可兼得,请让自己在善良中带点锋芒和原则,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03没有原则的善良,注定是悲剧
宋钢下岗失业,他搬水泥,弄断了腰,做不了重活,他就想着卖菩提花赚钱,他跟在别人后面学习卖菩提花,又用智慧专门在服装店门口卖菩提花,赢来生意。
只是好景不长,没卖几天,那些熟悉的女人们,一个个来找他要菩提花,他不会拒绝,白白倒贴钱,自己的生活举步维艰,他依然狠不下心来拒绝别人。
周游骗子哄骗宋钢卖处女膜,让他用林红做举例,宋钢不同意此做法,赵诗人就提出他来说,宋钢不要说话就行,赵诗人说得绘声绘色,宋钢的沉默不语,在旁人看来就是肯定了赵诗人的说法。
宋钢不愿意伤害林红,但他没有原则的善良,不仅没有阻止事情的发生,还在无意识里助纣为虐。
李光头给宋钢带了绿帽,宋钢极其痛苦,加上被周游哄骗去做了隆胸手术,把自己整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更为讽刺的是,宋钢心心念念想要攒够十万给林红安家立命,殊不知,李光头给钱林红让她拿钱给宋钢治病时,银行卡上就是十万。
他在外地拼命奔波之时,自己最好的兄弟和最爱的人正在行苟且之事。
尽管如此,他只是怪罪自己,怪罪自己没能给林红带来好生活,恨自己没有一直照顾李光头。
宋钢是一个原则比谁都多,却在善良上没有原则的人。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生活中大多数难过都来自于心软仁慈。
这世界从不缺善良,缺的是原则。无原则的善良就是对恶的纵容,当善良失去了原则,就难以分辨是非善恶,就会被人看轻,变得一文不值。
写在最后:
过度善良的本质就是站在恶人的一方,一起来剥削自己。
过度善良,就是在对自己行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怪圈,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和需求,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时间和情感,不断地付出和妥协,失去自我,失去尊重和平等。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义善良,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自私和恰到好处的漠不关心。我们的善良,应自带锋芒。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