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戏

我喜欢看古装剧,一见那罗衣款款、环佩叮铃,就被古韵吸引着挪不开眼。因此这些年观剧不少,有些古韵上好的精心之作,更是反复看过多遍。

某日提起清宫剧《步步惊心》,我说没看,朋友很诧异:“你不是最爱古装剧吗?这部那么好。”我哭笑不得地说起了缘由。那部剧热播的时候,某天我打开看,刚好是十爷娶亲的热闹场景。下一瞬,王府门口唢呐齐鸣,吹奏的曲子让我差点喷饭——是九十年代的当红歌曲“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小时候在大街小巷听惯了的。清朝的婚仪奏着现代的曲子,那一刻,我无法再相信这故事的存在。不能让观者入戏,这剧还怎么看得下去?

而宋朝背景的电视剧《知否》,就能让人沉浸于古时意蕴里。剧中每到夜晚,屋子里只有蜡烛的昏黄光影,不像其他古装剧里聚光灯的明亮光感。烛光跳动,影影绰绰,身着襦裙的少女坐在床前与祖母说着心事,我看着,也如剧中人一般暖心自在。

《知否》在声音方面的处理,也极其用心。为了追求“真实感”,拍摄时都是现场收音,而不是像大多数剧那样后期配音,呈现的效果,是角色的动作、表情、声音统一,不会在细微处让观众察觉到错处而出戏。日常的镜头里,又收入现场生活化的声音:清晨的宅子里总会窸窸窣窣,那是仆人们在打扫庭院;如果院子靠近街市,还会隐约传来街上行人走动和交谈声。到了晚上声音渐悄,屋子里燃着蜡烛,烛心时不时突然爆开,就有微微的哔啵声。不同人家的院子,也有不同的讲究。盛家的院里是碎石铺路,入得盛家来,经过院门是脚踩青石板的声音,进入院子是脚踩小石子的声音,到了屋子里,就是踩木板的声音。而顾家的院子里,则是潺潺水流穿行而过,行走其中或者是站在屋檐下谈话时,就能隐隐听见清灵水声。这些声音营造了真实的生活气息,让我们观者身临其境,沉浸在他们的点滴生活里。

读书也与看剧相似,若有细节不当之处让读者察觉、跳脱出来,就落了下乘。少时我爱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店里抱起一本,直到晚间打烊才不得不放下。那时一翻开就沉迷其中,现在回头想来,只觉金庸先生造境功夫一流,才让我如此入戏。

武侠乃古时江湖,自然要古典情致十足,而在那些武侠小说里,诗词雅意无处不在。比如“射雕三部曲”中,林升《题临安邸》为《射雕英雄传》的开篇,欧阳修《蝶恋花》为《神雕侠侣》的开篇,而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为《倚天屠龙记》的开篇。书中人物也常用诗词,《射雕英雄传》中黄蓉表达心意引用的就是《瑞鹤仙·赋梅》诗句。此外,金庸先生还将诗词用于推动情节,比如欧阳修的《望江南·江南柳》中“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一句,作为线索一共出现了六次,引出了梅若华与黄药师的过往情缘。

金庸武侠里意境至古,细微之处也尽是古意。书里不说“普通”,用“寻常”;不说“刚刚”,用“方才”;不说“多少”,用“几许”。写春景用“绿柳垂湖”,写开心用“心怀大畅”,写动作是“大步独行”。故事里的时间,用古代的“时辰”来计;高手点的穴道,与古医书上完全吻合;侠士们的武功招式,名称来自于《周易》《逍遥游》《洛神赋》......写千百年前的江湖,人物的一动一静、周边的一物一景都是古意,读来自然沉迷其中,深深入戏了。

在节目里看到作家马伯庸的访谈,他说起自己写一部民国时期的小说,为了让人物讲话符合当时的韵味,煞费苦心:他找到民国时的《申报》,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翻看,一天看半个月的报纸,持续感受那时的语言。这般之后再下笔,人是戏中人,读者读来也酣畅淋漓。

如此可见一斑,“能入戏”虽是我看剧看书的小小标准,但要做得好,这背后的功夫简直不能为外人想象了。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489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