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之七

俗话说“父不教子”,曾国藩作为当时大儒,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他对兄弟、子侄们的教育很是重视,特别是对老师的选择到待遇都十分慎重,这个在《曾国藩家书》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今天就说说曾国藩是如何重视老师待遇这个事。

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曾国藩的两个弟弟从家里寄信给他,说他们的两个表亲也想到曾家的私塾上学,想请曾国藩答应,曾国藩这样回复:

“前信问罗宅两个世兄弟来余家读书。 余在家时本有此说,曾与霞仙道及。来此缄言明年己有五人,想即泽、梁、鸿、湘与邓十也。若再添二人,先生实在照料不到。且余不在家,澄弟又常常出门,罗世兄在此恐周旋不到,反生微隙。不如竟行辞谢,听罗家另择良师。……”

在曾国藩的眼中,一个老师照顾五个孩子己经嫌多,怎么能再多两个?再多两个,如何保证教育质量?老师是人,他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保证教育的效果,那就不能让人家太累,因此,他宁愿得罪自己亲戚也不愿增加老师的负担,这才是对自己子侄们的真正关心。所以,曾国藩不但自己不同意亲戚们来自家私塾上学,而且还明确拒绝了兄弟们为亲戚的求情,并且向自家兄弟们阐明这样做的根本,从而保证了自家子侄们受到高质量教育。一个朝廷一品大员能对自家子侄的教育如此关心备至,其家子侄焉有不强不盛之理?

写到这里,不免想到了当今的大班额,一个班动辄几十或近百人,老师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啊?一个老师教七个学生曾公就嫌多,对照曾公做法,我总有大班额现实中实在是把老师当“牛马”在使唤的感慨,难道不是么?

学学曾国藩吧!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519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