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于内心,又发自内心

我平淡而充实的一天,记六月二十九日生活。

1.

我坐在广场的树荫下,凉风习习,树木翠绿,光斑落在地上落错影绰好似一幅星空图,我抬头迎着风向舒服得闭上了眼。

余光中看到有一个4.5岁的小孩在他奶奶的陪伴下走近了我旁边的空位,小小的脸上满是对捏在手上的泡泡机的欢喜,一吹,风带着五彩斑斓的泡泡往前跑了去,他兴奋的挥着手喊他奶奶快看快看。

我转头看向他,他害羞的低下头把脸转向另外一个方向,我和他打招呼:“你好啊,小朋友,可不可以再吹一下泡泡啊。”

他背着我点了点头,一个很大的泡泡越过他的头顶飘向了我,他跟着转过身,看着我,突然露出了一个很大的笑容,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那一瞬间,突然觉得,拥有一个孩子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尽管现在的时代,生育孩子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和负担,但孩子的笑容却能治愈了那些疲惫劳累艰难困苦的时刻,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期盼和爱意。

我很喜欢小孩子,但又很害怕拥有孩子,我害怕我没办法给到他丰裕的物质生活,没办法给到他足够的爱意,我害怕他重走了我的成长经历。

可是一个全心全意满眼都是你,没有任何计较,只有纯粹、笨拙、干净、真挚的爱意涌向你的孩子,再满目疮痍的灵魂也足够被治愈吧。或许孩子带给我们的收获比我们想象中得要更多更深更厚重。

他很开心的吹着泡泡,一边追着泡泡在跑来跑去,阳光下都是他欢乐的笑声。

再往前的石凳上是两个8.9岁的小男孩,两人头倚着头在看手机,不知道看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两个人仰起头大笑起来。没看一会,一个人笑着站起来跑开,另外一个人赶忙追了上去,两个人嬉闹地往前跑远。

而在另外一处石凳子上,是一个妈妈在给一个2岁的小孩子喂食,圆乎乎的小脸上粘满了米糊,小手快乐的上下飞舞着,妈妈被他逗得笑容挤满了脸。旁边的奶奶困乏的躺在石凳子闭着眼睛,风调皮地卷起她额前的碎发,撩拨着她的睡意。

一个5.6岁的孩子走了过来,他戴着一顶儿童头盔,头盔上贴满了贴纸,有超人,有汽车,有钢铁侠,还有很多酷炫的图案,衬他的步伐走起来都带了一股拯救世界的钢铁侠的气概。他妈妈让他站着拍张相片,他抬手举了个“耶”,后又觉得不够酷,换成了超人起飞的姿势,他妈妈笑的蹲了下来。

好一幅“午后孩乐图”。

2.

吃过午饭,我打车前往南山博物馆,今天的展厅主题是“太阳的子民”,是印加的历史文物展览。

我很喜欢文物,站在它们身边能感受到一种古朴深远的历史铺面而来,但是印加的前期历史文物让我感到了压抑和难受。

很多人脸造型的陶罐,让我想起了西汉时期吕雉在对付戚夫人时用的人彘酷刑。

印加文明里很崇拜太阳神,印加意为“太阳之子”,印加始祖迁都便是根据太阳神的指示,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建成库斯科城。所以那时候的祭祀用品绘制了很多代表太阳神的人形象,还有一些代表吉祥的猫科动物造型。

这次展厅有来自秘鲁14家博物馆的168件(组)馆藏珍品,种类很丰富,涵盖骨器、金属、石器、陶器、木器、纺织品、绘画和木乃伊等。

慢慢看下去,了解了每个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后,不由的惊叹印加帝国和安第斯文明的辉煌。

黄金面具,猫形金制斗篷,黄金颈饰等黄金展品,你能看到印加帝国金属加工业的发达和设计上的精美。也看到当时贵族对黄金的崇尚,所以在生活和祭祀上用了很多黄金制品。

陶器、纺织品的设计造型优美且纹饰绚丽,大量运用了几何对称的设计;可见印加人民在艺术上的极强造诣。很有趣的是,我当天穿的上衣和展览上的纺织品撞了纹理和颜色,这巧妙的缘分。

一路沿着印加帝国的发展史看下去,看到了两个头颅,展示品上写着开颅头骨,在那个医术不发达的时代,印加已经开始有开颅手术的研究,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最后是一具成年木乃伊,这是最重量级也是最震撼的一件文物。

在印加文化里,木乃伊是永生的象征,生死同存。

所以印加人认为木乃伊就是活人,因此会把木乃伊像活人一样对待,在家族庆典时会把他们抬出来,喂他们食物和饮品,甚至木乃伊之间还会互相拜访和做客。

很有趣的是印加帝国不采取继承制,所以印加王死后仍然会继续享有他的宫殿、仆人和财产,人们照常为死去的印加王做饭穿衣侍奉。又因为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是由王室成员代理,新王不能继承。所以在印加帝国后期,王室越来越贫穷,陷入了财政和统治的危机。

印加的木乃伊和埃及的木乃伊制作方法又不一样,他们多数是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把尸体置于寒冷、干燥、空气稀薄的山区进行自然风干而成,而且身上会被厚厚的布料包裹。有研究发现,在他们的血管里仍然有凝结的血液,真是极其罕见神奇的发现。

真是诡异又神秘的文明。

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文明,博物馆必不可少。

我今年开始打卡全国各地博物馆,这是我逛的第十个。

逛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对世界了解得太少太浅薄。

3.

看完博物馆,开始赶往何香凝美术馆,这次的主场是“静听疑有声——于非闇的画意诗情”,一进去就被艺术气息给震撼了,栩栩如生,色彩雅丽,笔精墨妙,匀红点翠,活色生香,我一个门外汉看得如痴如醉。

真可惜,我在绘画方面上没有天赋。

我不远处站着两个四十多岁的姐姐,是两个穿搭配色都打扮得很文艺的姐姐。在小声讨论着那幅画的绘画技巧,颜色的巧用,艺术的创作,每一个细节他们都颇有研究和欣赏。我往她们再靠近了些,以便可以更清晰听到她们的声音。她们感慨的聊了很多感想,接着继续往下一幅画去。

虽然我从事的也是艺术行业,但我身上缺少艺术氛围,更像一头猛撞的愣头青。曾经还被一个老师批评说没有文化知识底蕴,我为此一直很自卑。到现在我都抱着这句批语在鞭策自己。

我问康康,你听懂他们在说的内容了吗。

康康说:我听不懂他们说的,我只能感受到这幅画画得真好,真美。

是啊,正因为看不懂,所以才需要去多看,多感受。我喃喃自语。

靠近艺术,亲近艺术,成为艺术。

于老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在他绘画上都提笔写了所作这幅画的感想。

我尤其喜欢那副《心里美》,是一幅萝卜草蜢图。他写道;“今虽老态盖增,而真的心里美矣。环此北京产萝卜,味甘而脆,色尤艳美,有所谓心里美者,胜他种,今年生者,尤硕大。”虽是感怀他已苍老,不能嚼吃而伤怀。

但我从里面看到了于老对于生活细节的喜爱和观察。我想起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一本读起来涓涓如诗的生活描述的书。

于老的画也如此。

生活本如诗,如画,如美妙的梵音。

美术馆有7个空间,除了于老的画作外,还有很多其他艺术家的画作。

杨浇铭的《我本人》也是我很喜爱的一幅画作。

“画自画像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突破寻常的观感,我喜欢水与墨在宣纸上自由地游走,尽情地在心爱的白纸上表达另一自己,也是对于生活体验的一种再现。”

“它成长于内心,又发自内心。”—杨浇铭。

梵高刚开始绘画的时候,因为贫穷请不起模特,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画自画像来训练自己的绘画能力,从早期的1881到1889的自画像,能清晰地看到他的画风是由色彩灰暗慢慢转为了明亮的黄蓝绿色。最后有了盛名于世的星空图和向日葵。

在他的每一张自画像里,你都能看从他深邃的眼睛里看到在那一个时期他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思考以及热爱。

我想,在画自画像的时候,梵高在此间也与自己的心灵进行了很长的一段对话吧。所以他留下的画作对于世人来说才如此深刻,那是他用自己的血肉自己的灵魂绘下一笔笔的“自己”。

而我们又从这些“自己”中看到了自己。

或许这就是艺术存在的意义,给人带来了“看见”和“思考”。

“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梵高

4.

从美术馆出来的时候,查看地图发现海边离得很近,便骑了自行车去海边。

真是让人怀念的海边啊。曾经我也在这边工作过,生活过,在这个海边散着步吹着海边,距离现在都已经有7年了。

7年后,我才回来了这里。有时候有些地方,也许去的时候就只有那么一次了。此去经年,莫负相遇。

人生很美好,多去感受。

在海边给康康拍了一套相片,也让康康给我拍了相片,我指导他怎么拍摄怎么构图,他上手很快,拍的相片都很有感觉。我夸他拍的很好很有天赋。

他说他也想买相机学摄影了。

我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我刚学摄影的那时候,也是如他现在的这般年龄。

当时的我拿着一台老旧的索尼717在放假的周末跟着一群摄影发烧友哥哥们出去玩,他们夸赞我相片拍的好有自己的想法,在摄影上有天赋。

从此因为这一句话,我彻底的走上了摄影这一条路。

现在来看,天赋不天赋不知道,更多的是对摄影的喜爱在支撑着我走到了现在。

得之于天赋,失之于散漫,成之于坚持。

想起我的摄影老师,壶图先生,一个在摄影上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人,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坚定自己的风格和想法最终在中国走出了一条纪实婚礼的路。这条路一开始只有他自己,后来很多年后有了我们这些追随者。

“人最可贵的是勇气。生活艰苦,却不失勇气。如果勇气失去了,只需两年上天就会收回这个人的天赋,金钱,人际。”

他是一个勇者,是阿甘,是我很崇敬的人。

五月的时候见到他,和他聊天,他鼓励我去写作,好好的运营一下在写作这一块的发展。

写什么呢?时事政治,我没有那么敏感的分析洞察力和大局观。写时下热点,我没有那么快速捕捉热点的跟随力。

我能拥有的是我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我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

那未曾不可像梵高那样画自画像开始,我从记录我的生活开始,像《草木人间》,也像《一个人的村庄》。

“成长于内心,又发自内心。”

那便从心而行吧。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539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