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暑假:万水千山总是情

从淄博、新疆、天津到哈尔滨、天水,风景向场景转变,造就多个火爆的城市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寺庙放松、反向进军夕阳团,以及特种兵旅行、城市漫游等等,年轻消费群体,在创造新的消费潮流,引导着消费新主张,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或服务本身,更注重购买过程中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内容型消费成为重点,情绪价值成为文旅爆点的主导因素,寺庙游目的是情绪宣泄,村 BA 村超主打情绪共鸣,City walk、反向旅游则重视情绪治愈,围炉煮茶来源于情绪释放。

紧张的学习压力下,这个暑假,中小学生们应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游山玩水之旅。“万水千山总是情”,一次山水之旅,或许能得到很多情绪价值。

现在我们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城市高层建筑告诉人们的都是工业的文明,孩子们已弄不懂为何会有“太阳下山了”的话语。而游山玩水、观花赏月,咏春叹秋,是我们欣赏自然美的最普遍、最直接的活动,我们对自然山水的感知是直觉的、明快的和强烈的,山水自由空间的解放感,确实让人身心惬意。

大自然是迷人的,中华的山河也是多姿多彩的,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说的是黄山之美,康有为曰:“雄伟奇特、甲于全球”、“海上名山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分别赞美雁荡、崂山和桂林。的确,一山一水都各有其特色,与人性格一样,这山那水习性风貌大异。黄山的奇峭,泰岱的雄伟,衡岳的烟云,匡庐的飞瀑,峨眉的秀丽、西子湖的娇媚、太湖的清幽、长江的锦绣……山水逶迤、纵横千里,置身于这样的自然中,孩子们会忘却了自我。

当然,游山玩水这件事,手机一秒钟的拍摄,对山水的“到此一游”,那肯定是枯燥干瘪的了。与之静对,默默观赏良久,才是好的欣赏方式。因为,中国人看山水的方式,从来都是和情联系在一起的,在山水中看出情,把情投入景,情景结合,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境。

观览山水的真正奥义,不仅在于形致景象,更在于气韵风神。游山玩水的乐趣,在于你静静与它相处,看那山水间传递出的种种的美,或巍峨,或妩媚,或壮阔,或蜿蜒,或欢快,或寂寞。当你看到巍巍青山升白云,一轮红日照寒江,那幸福,不是镜头可以记录,只有心灵可以记住。

走在山水间,不单是去看水看山,而是透过自然风光,看它的文化内涵。山水文化是千百年积淀而成的,我们伟大的祖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哪一处没有引人入胜的传说,哪一处没有留下文人墨客的诗赋,哪一处不记载着先烈用热血保卫它的故事。

钱钟书有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一人。永嘉山水和谢灵运,两不辜负,互相成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品读山水,固然感到自然的伟大,崇拜那无比的力量,眼界也为之高阔,胸怀为之拓宽,豪情为之激发。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攀登高山,历经崎岖,绝顶俯瞰,众山匍匐,可使我们意气飞扬,壮怀激烈。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山水田园间找到了淡然闲适的诗意。“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既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落寞的惆怅,也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抒发欢快的豪情。

《兰亭集序》就是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谢安等官员进行户外修禊雅集,在大自然怀抱中吟咏诗文的产物。“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极尽视听的欢娱,并各自赋诗以抒幽情。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按照朱熹的解释,“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四书章句集注》)。事理像水一样变动不居,义理像山那样永恒不变。山水形成一种互补,将变化与恒常融为一体。通过在山水间游走、居住、体悟、静观,人们可参透天地之道、治世之道,从而既有智者的内在精神愉悦,又有行仁之寿。

自然山水可当作怡人的风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既可在山水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又能田园牧歌式地生活,悠游自在地安顿人生。山水天地间美好的景、物、人和生生不息的劳作,可激发人不断完善自身,走向道德人生。

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首先是对心性的陶染。孔子曾发出“吾与点也”的喟叹:在早春三月,与诸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曾点志在自然山水中沐浴、吹风、歌咏,显示出超然、清远、乐道、指高的心性。孔子高度赞赏这种将日常山水化入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在游赏山水中澡雪精神、开阔心志。

山水可近可远,小桥流水人家便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桃花源”式山水环境则是远离尘世的精神生活。静观山水,澄明、温润、秀丽、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等等,可让人获得生命的智慧,忘我而自足。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

红色景区、山川海滨、旷野田园、古镇乡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上,回味文化,品读文明,感受学习的乐趣。

行走在路上,收获与成长也在路上。孩子们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看到并充分感受更大的世界,有深度体验感,有满满获得感,真正游有所乐所得,行有所学所思。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781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