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背后的那些事 之五

13.道教的符箓

符箓起源于上古时的巫觋,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记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及众多的符书。所创符箓难以数计,符箓样式更是千奇百怪。

其使用也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的,即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的,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 有用于救灾止害的: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

符箓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的功效,以现代人的知见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不是真的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箓,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箓本身,而是符箓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促使人体调动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

总而言之,符箓术早已不适用于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也早已成为了人们摒弃的文化糟粕。

14.丹术

道教的丹术主要分为外丹和内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起源于古时的点金术。西汉末年已经出现,东汉时有《黄帝九鼎神丹经》和《太清金液神丹经》等丹书,开始炼制以汞为主要原料的丹药,汉末阴长生《自叙》云:“不死之要,道在神丹。”根据历史资料,可推定外丹术起始于秦汉时期。早在春秋战国时,神仙方士就相信自然界存在吃了可以不死的天然药物。《山海经)及《楚辞》中都有不死药的记载。

外丹术是古代自然科学的化学实验和求仙活动的奇妙混合体,它虽然发现了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但不以化学工业的生产为方向。其积极方面在于重视矿物药的医疗效果,大致可看作古代药物学的分支。《道藏》及其以外的道书留下了不少外丹黄白术资料,其中不仅包括有许多化学发现,还有许多至今仍有价值的医药学方剂。

隋文帝开皇年间,罗浮山道士苏元朗,自言曾学道茅山,得大茅真君秘旨,撰《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及《旨道篇》,倡导内丹之道,自此道教始兴起内丹道。以后便把葛洪所倡导的金丹,相对而称外丹”。唐代外丹、内丹并存,唐初至中期外丹盛行,但中毒死亡的人很多,唐末外丹由盛而衰,内丹成为主流。

以吕洞宾为代表人物的内丹性命思想继承老庄的修道思想,并具体为性命双修功法,其修道要旨为“吾辈功法,惟当以太一为本,金华为末,则本末相资。” “太一”即道,金华即金丹,丹法,提倡以有为入手,以老庄自然清静无为为归宿,将丹道追求与老庄的宇宙精神相融,把“修丹者从后天有为的状态,到先天无为的状态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身心的变化过程和修道次序揭示出来,使修丹道有入手方法,有可操作性。” 吕洞宾得陈抟启发,把生命从有为到无为的修行过程,归纳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使丹道体系更为成熟。其丹道理论在后世千百年的实践过程当中,经后人的发展,产生众多修炼法门。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80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