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儿子(一)

年纪大了爱怀旧,突然今天想说说我与儿子的故事。

十八年前,结婚两年的我们感情和谐,工作稳定,性格成熟,感觉可以孕育一个新生命了,所以,做好心理和生理的一切准备,备孕,等待天使降临。

在某一天,一向身体健康的我毫无征兆地发烧,而无任何其他不适。恰在周期的第三十天,我考虑可能是早孕的一种反应,所以只用中成药退热,不敢用西药和抗生素,所有用药按孕妇禁用为标准。口服药不退烧,吊瓶打上了,也是用的中成药。在病房,让同事帮我买来早早孕试纸,结果是阳性。宝宝如期而至,只是好消息是在病床上得知,仍是欢欣、激动。

四十几天时,有点流血,大夫建议保胎。遵医嘱。也有大夫因为早期我的发热,认为会影响胚胎发育建议我放弃,我坚持不遵医嘱。因为,这个孩子是我们准备了半年才迎来的,不是意外,不是侥幸,计划当中的第一个宝宝,是与我们有缘分的,我不能放弃。于是,保胎,继续保胎,孩子很坚强,总算有惊无险。

这是个贴心的宝宝。他没有让我妊娠反应很强烈,除了不能在家吃饭,出去吃什么都可以。饿了,会恶心,喝包奶就好了,从不呕吐,孕早期体重就稳步增长,为以后的重量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是个泼辣的孕妈,整个孕期正常上班,在家作息正常,家务活照干,一点儿不娇气。除了日渐壮观的大肚子,其余的与常人无异。只是,调皮的儿子太爱动,经常在我肚子里面大闹天宫,搞得我频繁假宫缩。也很紧张地去医院听胎心,做彩超,孩子安然无恙,只能用药物安抚这调皮的宝宝。所以,孕期的每个包里都是常备舒喘灵,足见他可没少折腾。

终于,快到预产期了。人家有婚前抑郁,我那时候是产前抑郁。临产两周,晚上就不睡觉了。坐在床上,黑着灯,纠结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两种生产方式各有利弊,因为自己是医生见过太多例子,所以到了自己拿不定主意了。经常偷偷掉眼泪,同时自己劝自己:瓜熟蒂落,顺其自然吧!

儿子是个急性子。离预产期两周呢,他就迫不及待想出来与我们见面。住院的所有物品我已经提前清洗消毒打包放好,准备一有动静提着就走。宫缩是晚饭后六点半左右开始的,不强烈,但是很规律。因为有前面经常假宫缩的经验,怕又是谎报军情,我很淡定。王先生照常睡着了,我却疼得越来越像样,在午夜十二点多,五六分钟疼一次,我感觉是快生了。喊起睡熟的孩儿他爹,我们提着东西去病房。为什么那么淡定?因为那时候我们就住医院家属院,家与病房前后楼,是最近的病号了。办完手续,躺到病床上,宫缩却没有了,却是见红了。小调皮又在与我们捉迷藏,好吧!睡一觉,明天继续。

儿子在马年出生,那一年的小马宝宝特别多。第二天,我去待产室的时候,只记得走廊上全是待产的产妇。滴上催产素,宫缩频繁,但是宫口不开。宫缩那么疼,待产室大哭小叫,我咬着牙不吭声。妈妈和老王心疼地劝我叫两声,我仍是一声不吭。保存体力,保存体力,我这么告诉自己。待产室的时间过得好慢,不时有同事们来探望,给我加油打气,宫缩间歇我陪着笑脸与同事聊天。老爸在待产室外一遍遍打电话,劝我不能逞强,不能顺产就手术,切不可委屈自己。党员干部的大道理讲了,心疼女儿的老爸的担心也摆了,我仍在坚持:顺产创伤小,对孩子也好,别人都能生,我为什么坚持不了?况且没有手术指征。

后来强直宫缩,后来枕横位,宫口依然无进展。大夫来给我人工破膜,宫口进展快了,我却宫缩无力了。大夫说,这种情况需要拉产钳,我果断决定:剖宫产,马上手术!因为我不允许我的孩子被产钳拉出来。于是,术前准备,谈话,手术协议书上歪歪扭扭的字是我亲手签的,那可能是第一份病人自己签字的手术协议书。

就这样,我被送到手术室。麻醉师很慈祥,告诉我打麻药会有点疼。强直宫缩的妈妈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快把孩子抱出来,别让孩子缺氧,所以我告诉麻醉师:“我不怕。就是不用麻药,手术我也能坚持,只要孩子没事就行”!现在想起来竟有些悲壮,难怪在场的同事们都对我刮目相看,当时只是觉得,我是妈妈,什么都不怕!

不得不佩服我同事们的技术。五分钟,孩子出来了,我还一脸懵,怎么大家都不理我,各自去忙了?同事才告诉我,看看你儿子吧!这家伙也不哭,难怪我没意识到他的到来,或者哭了一两声我没听到。我歪过头,找儿子,在哪呢?看到了,治疗车上,一个小小的人儿,瞪着一双大眼睛,安静地躺着,确实是瞪着大眼睛的。看见他的一瞬间,我不能自已地流下热泪,浑身颤抖:这就是我生命的延续,我做了妈妈!现在是下午四点半。从开始宫缩到生下儿子,足足疼了二十小时,剖宫产手术以前宫口开全,我经历别人生两个孩子的痛苦生下了这个健康的宝宝,我很欣慰,我很伟大!

从此,我不再是那个年轻的任性的姑娘,有了儿子我成了肩上有责任的妈。儿子,你是个天使,是不是看到我和爸爸相亲相爱、诚实善良才挥着翅膀来到我们家?祝贺你,你的选择如此明智。从此,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有了你,我们是既忙碌又充实,爱的故事,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8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