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大米-从赫尔巴特到《静悄悄的革命》

赫尔巴特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探求神圣深湛的真理,甘于为人类幸福奋斗,是他生活之鹄的。怀着敬仰,突破自我,读深邃的赫尔巴特,

                                          ——题记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有神奇的123456,1就是教育性教学原则,2是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3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是教学的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5是培养5号公民,6就是他的兴趣六课程。

其中,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指教师的教教材,提出新观念展开新教学;“联合”是通过教学手段做到新旧知识的融通,“系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方法”是新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这四个阶段的提出为最初的教育制定了一个范式,也指导教育走向科学,更准确,更加具备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一直到今天,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不断的变革与转移之后,我们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转移向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但教学流程依然是在这四个阶段的基础之上的。只是伴随着技术、材料、空间、课程的不断更新,我们依托的工具更加先进,课程更加多元,空间更加开放,材料更加丰富。从、读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论,我将和佐藤学教授《静悄悄的革命》进行教育链接,进行学与思。

一、聚焦课堂生长点

赫尔巴特在书中提出,教学的四阶段论可以聚焦到每一个环节当中。他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小的组合,并且提到这些小的组合是构成整个教学的多个部分,而且这些小的组合是要能够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结合我们的教学,上课之前,我们进行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问题。我们逐渐开始研究提出的问题的价值,问题是否指向教学目标,聚焦学生的生长点?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授课时,问题琐碎,为问而问,相当多的问题出现低效、半封闭甚至封闭性问题较多,学生依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缺乏真实的阅读与思考,更谈不上真实的学习发生。于是我们尝试探究课堂中“静悄悄的革命”,使用课前“预学单”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问题呈现螺旋上升趋势,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便不在课堂上出现,聚焦有价值的问题,设置课堂“学习单”,在大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以教材为依托,与教师、同伴一起,进行探索,思考与追寻,最后在“作业单”的指引下,作业分为基础与拓展延伸,这就是四阶段论中的“方法”部分的落实。聚焦课堂生长点,实现思维的跳跃,我想这就是赫尔巴特提出的“审思”,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

赫尔巴特提到,对于儿童的教学,教师只需要做初步的推动,引起学生的动机,给予孩子材料,这样,他们就会自己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寻找学生的差异、优势与不同。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和教学形势的多样性与学生心理发展,按照佐藤学教授书中的方法,我们在学生之间构建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对学习,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比如在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无法做到小组合作,我们就实现两两配对,同桌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初步行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习同伴合作的方法。在三年级开始,我们在教室中去讲台,排成U型座位,方便同学之间的合作与配对,打破秧田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去讲台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场域当中学会聆听、思考、补充、在小组中他们相互配合,帮助,共同成长。

我举个例子,在我们学校的四年级有一个自闭症儿童,她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但当学习任务在小组之中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小组配对,她会模仿,照着别人的样子进行学习。同时,组内的孩子会转换成老师的身份帮助她,她在这样的共同体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帮助,取得令人吃惊的进步。

这个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聚焦“联合”,完成“系统”,真实的学习在课堂中悄悄的发生。

赫尔巴特说,在未来的岁月中,兴趣的已知部分将如何伴随着我们不断的发生作用?让我们果敢的打开时间的大门,始终保持好奇,寻求永恒!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928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