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综述
一,缘起
曾经在“河南教师读书会”(qq上)领读或深度参与过几本书的阅读,深有所获,又因惰性十足,跟着跟着就掉队了。
去年年尾,读书会的灵魂人物之一波涛梁老师再次发出招募令:24年8月份,我们围绕“青春期”这一关键词,选几本书读一读咋样?
已经“佛系”加“躺平”的我看到这个关键词眼前一亮,天哪,这不正是我的痛点么?我当时正陷入和自家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相爱相杀”的“年度大戏”中走不出来的困局中,而《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青春期关键对话》《解码青春期》《青春期情绪风暴》《青春期心理学》这几本书,单看书名,哪一个不让家有大孩子的宝爸宝妈们心动?不让常常跟青春期孩子打交道的老师们心动?
再说,除了《解码青春期》这本书在“帆书app”里听过几遍之外,其余的都不曾读过,那就紧跟不掉队吧。
报名、下单、买书,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除了书刚到因一时新鲜翻开几页之后,真的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最标准症状了。
幸亏,有可爱的梁老师、活得特别人间清醒的梁老师隔三差五的在群里吆喝几嗓子:醒醒吧,小伙伴们,读起来吧!我才偶尔的再拿起来,翻几页,又放下了。
真真是没救了……
时间到了约定的最后时刻,书是读完了,综述呢,导读题呢?还在构思过程中,还是镜中花水中月,不经重新整理的读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我深谙其道却总是拖沓。
真真是服了自己,也更加无语……
不行不行,不敢再磨蹭,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开启梳理吧。
二、梳理
(一)引入
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一路走低,快节奏裹挟着一个个个体,卷得你我大家疲于应对,满脸憔悴。
成人如此的鸡零狗碎,我们的孩子呢?他们能免俗吗?更何况,这个社会几乎所有人(谁家没有孩子,谁又不是从孩子长成大人的?)都聚焦于教育这块丰茂又复杂,充满希望又暗礁遍布的热土,于是,卷!卷!卷!卷得越来越厉害,大环境投射在孩子们的心灵上,面对外界不断增加的压力,父母的,老师的,社会的,再加上自己成长路途上的迷惑,人格上心理上的迷惑怅惘,凡此种种,都加在孩子们身上( 据权威科研机构证明,人类的大脑需要长达25年的时间用于建构,直到25岁,大脑的左右两边才完全合拢),试问,面对依然还没发育成熟的孩子,我们若不能倾情以待,多多关心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教他们如何自持?
所以,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不是一句话,也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名字,而是我们所有人应该躬身入局去做的一件事!
所幸,有你有我,咱们这一群有情怀的、爱孩子、爱书的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共同走进这本《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二)概述
本书共分8个章节,从三个维度(压力、心理、亲子关系)为我们剖析青春期孩子们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难题。分别是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懵懂、成长的烦恼、人格的困扰、交往的误区、亲子的冲突、异常的心态几个章节,最后一章节是亲子家庭测试。
面对书里马老师记录在册的种种案例,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不外是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处理,从孩子出生就种下的因,日后慢慢外化为千奇百怪的无法接受、难以面对的“果”。您看:
(1)学习压力为哪般?
孩子们有没有正处于人生巨大的一个成长转折敏感期,遇上压力没办法无障碍的表述出来,可能就会用种种委婉的隐性的,甚至是潜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有孩子一到学校就生病,想法太消极,成绩滑坡很厉害,自信心丢失,学不进去,过分焦虑等等,其实都是学习压力太大在孩子们身上外显出来的种种迹象,看不破、读不懂,那孩子就说陷入了双向黑暗之中,多么可怜!
这些现象背后还有不少我们该了解的心理学常识,读懂他们的心,了解一些常备的心理学常识,不只是自己受益,与孩子相处,也会更加游刃有余,提高不少效率。
比如躯体化现象(鸵鸟策略)、否定性视角、天资递减率、自我设障、认知偏差……等等,
1.躯体化现象(鸵鸟策略)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躯体化现象,人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这种症状,这叫躯体化现象,通俗点来说就是心病跑到身体上。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少病症都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表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凡事过犹不及,属于少年青春期的孩子,遇上压力不知道如何排解,一味的躲避不是办法,有孩子就会扮演病人,把病症当做最合适不过的心灵避难所。
这是那些为躲避压力而扮演病人的心理机制。
其根源是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让他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一遇到压力就装病,结果精神越来越弱化。
这其实就是一种鸵鸟策略——鸵鸟遇到问题把头埋在沙里,后果是一旦尝到这种扮演病人躲避压力的甜头,就会通过消极的心理暗示,症状可能会越来越重。
策略必须积极自救,战胜自我,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或者写成功日记,改变生活环境等办法。
当然其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助力。
2.否定性视角
有人总是忽略或否定自身的积极因素或成就,喜欢关注一些消极或否定性的东西,身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就是一种否定性视角。
他们大多喜欢采用消极思维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看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容易放大消极面,过分的概括化,一次小小的失败可能就推论自己永远失败,随便以偏概全,给自己贴标签。
甚至有不少孩子因为平日好强,追求完美,或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一两次的失败、一点点的不尽如人意,就破坏了好心情,打败了自己,久而久之产生抑郁情绪。
怎么办?
学会改变思维方式,换种眼光看待生活。
把“我必须……”换成“我争取……”;
我们无法改变现实,却可以改变对现实的看法,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身为父母,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学会赏识并引导孩子看到他们的成功,从内心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平凡,这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3.天资递减率
“天资”就是所谓人的先天素质。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作用递减,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
如人17岁时智力水平为100%,4岁前可达50%,到8岁再增加30%,剩下的20%则是8~17岁发展起来的。咱们民间传说“十岁神童、十五才子、二十凡人”,就是对“天资递减率”的朴素表达。
所以孩子年龄小,受天资影响就大,中学之后除了不能单凭脑袋聪明了,更需后天努力的加持(即非智力因素),比如目标明确、热情满满、刻苦拼搏等。
于是就有部分孩子陷入了认知偏差中,幼儿园小学(含初中)时往往第1名,到了初中(含高中),昔日光环不再,一两次的退步无法接受,停留在过去走不出来,退步接踵而至,以至陷入恶性循环……
究其根源,没有意识到天资递减率的作用。
调整认知是关键。
孩子和父母尤其是父母(父母的心理和认知会投射在孩子身上)应该明白,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不必为一时的名次过分的担忧。
还有一个策略,变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第1名只有一个,比上一次有进步就该拍手加油。
3.自我设障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在面临某种没有把握的结局时,自己常常会事先给成功设置一个障碍,准备好一个托词,这叫自我设障。
比如马上要面临重要考试,有些孩子却学不进去了,突然毛病了,持续性睡不着觉了,掉链子非要回家等等。
出现这类认知障碍的孩子往往有一对严格要求的爸妈,或者成长于追求完美的环境,于是自我设障往往后天习得,尤其是周围成人对孩子不客观的评价,内化于孩子的内心,更容易让孩子找到自我设障的借口。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现自我设障类问题的孩子,要先帮他们调整自我认知,即使已努力。名次偶尔下滑也可以理解,学会坦然面对,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让心灵多一些安宁,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分解自我目标,也能助力TA快速走出困境。
孩子周围的成人一定得忌口:不要随便把对孩子的消极评价一股脑说出来,管好自己的嘴,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行。
4.认知偏差
因压力太大,难免陷入焦虑。
策略在哪里?
变担心为信心,把消极心理转为积极心理,让紧张心情变为放松心情。
对于父母而言,给孩子们营造平平常常的轻松的生活氛围,为孩子们创设稳定的心态环境。
(二)来自青春期的萌动
孩子慢慢长大,像花儿一样绽放了,像树一样挺拔了,身体和心理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要先于孩子的身心变化,提前做好预知和预设,才能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优化环境。
1.知现状
国人羞于谈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因为是事实,就默认其合理性,应该从自己好好学习做起,为自家孩子、为班级孩子做最最基础的普及。
比如男孩的遗精、手淫,女孩子的初潮(痛经),对异性朦胧的好感,正常却又神秘的性冲动等等,都需要孩子最亲近的人抛开羞怯,大大方方的跟TA沟通。
遗憾的是,不少少年期青春期的孩子,没办法从父母(包括老师)那畅通无阻获得相关知识,实际现状是性教育相对封闭,性信息又严重泛滥,升学教育使孩子们的生活枯燥压抑,家庭性教育又是一片空白……于是,跟性有关的话题禁忌又神秘,身体变化带来的身心冲动却被压抑,亲子关系若再冷漠,孩子们的情感就容易外移,以至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们造成意外的乃至不可挽回后果。
所以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需要先“看见”,看见他们的身和心处在什么阶段,具有哪些特征,会有哪些外化表现,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据说,女孩初潮平均年龄为13.04岁,男孩遗精的年龄会稍微晚1.5年左右。
2.明机制,找策略
面对因生理带来的冲动,先洞悉身心发展规律再找策略。
带领孩子做性冲动的主人,提前做好人格教育,然后才是性教育。
消除对性的恐惧乃至罪恶心理,采用预防+善后两手准备,指导并帮助他们培养自制力,克制性冲动,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及时给予温暖。
万一遇到孩子们越了雷池,不抛弃不放弃,以爱来感化,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寻找新方向,开始新人生。
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当好孩子,哪怕暂时走上弯路的孩子。
3.如何做?
即将告别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就要提前“备好课”,选择恰当的时机,把性知识明明白白、自然而然的告诉孩子们,比如手淫好比吃饭睡觉一样,只要顺其自然,即无害身心,也不涉及道德;比如给初次月经的女儿祝福和引导,送她合适的青少年读物;比如让孩子坦然接受性冲动和性心理,万一发现孩子早恋,切忌围追堵截,因为压迫越深,反抗越重,“疏”比“堵”更理智更有效。
少年至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必须懂得青春期的性心理是心灵成长的必然阶段,相互吸引是乃人之常情,回头想想咱自己当年不也曾懵懵懂懂过么?所以,咱得理解孩子,咱得与孩子共情,他们一边强烈排斥,一边又被深深吸引,缺了咱们的细心呵护、关爱陪伴,容易陷入“忐忑无措”“无法接受”“压抑迷茫”的迷雾森林无法走出,于是暗恋、早恋甚至师生恋、同性恋犹如雨后的春笋般萌发。
聪慧的父母要善于倾听,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引导他们正视性心理,孩子的心病可能就化于无形了。
(三)成长路上遇烦恼,师长现身来帮忙
父母师长送给孩子最贴心的成人礼,是在他们成长路上遇上烦恼的时候,给他们心有向上的力量,及时现身给予帮忙。
比如一入初中孩子突然闹失眠了,越来越不听话了,动辄要离家出走了,中考前夕掉链子非要回家去,甚至夜游到墓园里,比如进入高中突然闹着要退学,分科时陷入纠结两难中……
这些都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可能会遇到的烦恼,遇到烦恼不能绕,直面问题巧应对,才是真爱第一位。
1.巧用“新奇效应”
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都是关键期,关键期给到关键帮助,是咱们给到孩子们最贴心的呵护,也是真正读懂了孩子的心。
利用“新奇效应”,抓住学习环境的转变这个契机,帮助孩子们建立信心,树立全新的自我形象,有利于重建学习规范,建立新的朋友圈,开启属于孩子的新航程。
又到开学季了,也是升学季,用眼观察,用心感悟,孩子是否有忐忑不安,是否有纠结担心,多沟通多交流,陪他们度过每一次升学带来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次重大转折。
2.关键期给予关键帮助
盼望着,盼望着,孩子们长大了,迎来的却是悲喜交加——眼瞅着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别着急,也不必上火,那是孩子的叛逆期(“第二反抗期”)来临了,家有儿女的我们哪个能免得了这样的俗?
不要觉得自家孩子、班级里有几个总是“人嫌狗不爱”,这是最常见的“初二现象”——躁动和封闭、需要与压抑不断叠加,内心有冲突,躁动又不安。
咱来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把脉吧:一方面孩子们觉得长大了,有了独立的要求,一方面还脱离不了依赖大人的心理, 孩提时代的“平静的内心平衡秩序已然崩坏,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了“暴力型的不安”中,这是心理上的关键期;学习上内容骤然增加,又处于突变期;生活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开花,来到了熟悉期;身体发育上又恰遇青春期……
还真是关键期的关键期呢。
这需要我们①多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内心;②多联系老师/家长,知悉最新动态,及时规避小“惊喜”;③抓好学习,力争孩子不掉队;④关注伙伴,消除不良诱因;⑤给孩子独处机会,偶尔尝试放手。
3.知晓“动机冲突”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总会受一定动机推动,动机或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三大类。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相对理智的做法是“两头都甜则取其重”,相反,“两头都苦则取其轻”。
马上要中考了,孩子却非要闹着回家,到底是为啥?原来孩子打小生活在争强好胜的家庭环境里,偶尔名次下降让孩子陷入到恐慌急躁中找不到出口,害怕再次遭遇退步的厄运,还是干脆,潜意识中“两头都苦(中招考试考不好,苦;回家逃避被唠叨,苦)取其轻”,回家还能暂时得躲避。
一个男孩竟然大晚上不睡觉,跑到墓地躺下说这里最舒心,你说父母咋放心?
原来孩子遇上朦胧的恋情与强烈的自责外加亲子沟通不畅通的难题,无人可诉,无处可待,又一个“两头都苦取其轻”,干脆跑到不会有人打扰的墓地,寻求片刻心灵的清静……
这其实是父母师长对孩子心灵世界关注度欠缺,没有真正倾听到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心声所致。
成人了解动机冲突的底层逻辑,对孩子不追不赶,平等交流,保持一颗平常心,多肯定多给予正向反馈,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帮了他们提升自控力,才是真正读懂了孩子们的心。
(四)人格立,交往顺
整理ing
(五)亲子和谐,万象轻松
整理ing
三,分享
根据知识的留存率提示,一本好书若想吸取到更多精华,需要把自己所得分享出去,河南教师读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平台,下面是笔者拟分享的提纲和导读题
(一)提纲
1.青春期的迷雾:如何揭开孩子内心的秘密?
开场白:青春,是每个人心中那片既神秘又迷人的迷雾森林。走进这片森林,我们将一同探寻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秘密,揭开他们成长的神秘面纱。
青春期是孩子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开始探索自我,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然而,这个阶段也充满了困惑和冲突。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将为你揭示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教你如何读懂他们的心。
2.心灵的桥梁: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开场白:沟通,是心灵的桥梁,连接着家长与孩子的心。在青春期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这座桥梁将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共同航行。
沟通是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关键。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家长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将为你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帮助你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成长的烦恼: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面对挑战和困境?
开场白:成长的道路上,挑战与困境如同山峦般连绵不断。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将引导孩子勇敢前行,用智慧和勇气书写青春的篇章。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这些挑战,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将为你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你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成长阶段。
(二)核心策略
1.如何理解和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压力?
青春期孩子面临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家长和老师需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同时提升对孩子的评价,避免过高的期望和过低的评价给孩子带来心理压抑。
孩子自我设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孩子调整自我认知,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2.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青春期孩子开始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与家长的沟通变得困难。
家长需要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如尊重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想法、避免直接命令等,以建立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真实故事和案例,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与孩子沟通的切入点。
3.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面对挑战和困境?
青春期孩子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
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志国老师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如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成长阶段。
(三)导读题确定
根据笔者对全书内容的梳理和不成型的解读,最终确定三个导读题:
孩子们长大了,心,为何离父母越来越远了?也许是我们没有读懂他们的心。为人父母的我们还没来得及进入更年期,就遇上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打开并走进这本书,用真心、爱心和同理心,穿越青春期孩子的迷雾森林,搭建起亲子之间心灵的桥梁, Get到他们成长的烦恼,才是送给青春期孩子真正的爱和最好的礼物。
1.读完本书,你梳理出青春期孩子的哪些心理压力?哪些烦恼?自己的教育实例或生活实例跟书中哪些吻合?
2.全书有八章内容,直击你心灵是哪个(些)章节?请从是什么(内容)、怎么应对(策略)、为什么(原理)、结果怎么样(结果或前景),聊聊引起你重视的原因。
3.看完全书,请结合书中的策略和原理,分享一些你自己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引导他们面对挑战困境的做法或经验。
(以上答案根据分享小伙伴们的互动,从前文梳理中灵活机动抽取)
四,小结
作者马志国老师据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历,写就了这部涵盖了青春期孩子那些羞涩的、隐秘的、羞于启齿的、不想说给家长听的心事。它是一本指导青春期孩子家长与孩子正确沟通,有效交流的亲子教育类书,是一本探寻青春期孩子真实心灵的探秘书,也是一本青春期孩子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心灵发现的书。
正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才让我了解到看似每天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孩子,他们并不快乐,内心也有无数的挣扎和痛苦,无人倾诉,无人懂,父母亲人的忽视或无视,久而久之就有了心理问题的出现。
每个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追溯其本源大多在父母身上。
其实每个孩子身后都跟了一双透明人,那就是孩子的父母。
所以父母好好学习,是孩子天天进步的基本前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看似比较叛逆、一点就着、不可理喻,根子在于此阶段的孩子极力彰显自己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人。这种独立意识,说到底是帮助他们顺利进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因为只有这种独立意识逐步建立起来,他们才能脱离原生家庭,离开父母去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内在力量的觉醒,父母应该对之感到高兴,这表明孩子进入新的心理发展阶段,找到了向上生长的力量,正在按部就班地丰满羽翼、长大成人。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应该尝试新的或改变原有的教养方式去适应青少年的成长需求。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