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志的认知和随想

  聆听着跟着节奏"活着自己想要的模样,是是非非……"一首王爱华的歌声,让我边听着边沉寂在翻着历史古代史的相关书籍。为啥我喜欢历史,我喜欢的是古代史三国及汉史的这段时间的一种雅韵,我对三国志的认知和随想是从《曹操传》这本张作耀先生引起我对三国志的深思,这部作品让我陷入了真实画面,往后我得结合《三国志》等史学作品畅谈一番。

  我不了解《三国志》是编撰而成的,为什么会有三国中一些历史人物的出现,先不用提曹操,《三国志》是一本纪传体通史,作为"前四史之一,这里的前四史大家都比较熟悉,指的是汉书,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在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写作手法是先从曹操这历史人物说起,但我的目的是学历史看历史是提高不足之处,情商等是我所要学习的。

  众所周知,"三国"是古代史,大家对这段历史也许比较熟悉,这段历史有九十年,通常指汉献帝初平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这一段,称为东汉三国史上的"分裂时期。"谈到分裂时期,据史料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记载:三国的分裂,可以说是两种心理造成。其一是封建的余习。人心是不能骤变的。在封建时代,本有各忠其君的心理,秦,汉以后虽然统一了,然此等见解,还未能全行破除。试看汉代的士大夫,仕于州郡的,都奉其长官为君,称其机关为本期,有事为之尽忠,死则为之持服,便可知道。又其一则为南方

那么看三国,说起三国,如何去看,如何去学习?在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我记得是这样说:"三国这段历史,其实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第一次看三国,是从三国典故,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等其他参考史料。在阅读易中天《品三国》的过程中,在我们《三国志》,《三国演义》中三国是曹魏,蜀汉,孙吴,其《品三国》的开篇提到:"因为曹丕称帝,是在公元220年。这个时候,魏,蜀,吴三国,才算是正儿八经地建立起来,但是,据史料南门太守的《三国冷知识》中记载描述,作者根据史实的拷据得出结论:真正的三国应是魏,汉,吴,之所以认为三国魏,蜀,吴的称呼多因《三国志》所起,在这里,用我的观点表述:从《三国志》起,可以称三国是"魏,蜀,吴",也有的称"魏,蜀,孙,"所谓吴指东吴,孙指孙吴,其两者是一样的,但它们都是政权分之一,所以,大家觉得哪种说法正确呢!

翻开历史的篇章,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研究史学是个严谨的话题,我们所谈论的话题,大概率对三国有兴趣的史学家也曾经谈论过,只不过我们的风格不一样。

从三国的理解来说,是从动漫三国典故还是三国演义呢?这些可以说是辅助的,在《品三国》的一句话我铭记于心:"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把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在这我认为:"学历史也讲究天赋,有历史天赋的人看历史就像故事一样,关键看个人的记忆力和悟性,因人而异。

"读史使人明智",往下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多维度视角来展开,现在让我们来谈以下几个话题:三国志如何去记忆?在《三国志》里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三国志》是一本史学名著,它的小说《三国演义》的流行,让普通百姓眼里的也有了一般不同的意义。先看《三国演义》会比较好理解,《三国演义》开篇是桃园三结义,而《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解版第一卷是魏书武帝纪曹操卷!在我们阅读时,要熟悉历史时间,事件和主要人物等。简单的说,历史经历了24个朝代,还没正式进入正史主题,24个朝代有个顺口溜,方便大家的记忆:(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随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二)五帝黄颛喾尧舜,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俱寇仇。明清民国封建毕,社会主义得自由。

      结合易中天先生以上曾经的说法,在现实世界里,"三国"这话题在社会是很热门,随之而来,《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电影也反复播放,在三国里历史人物为我们现代人塑造了一些人物形象。《三国典故》,《三国演义》都是在看《三国志》前给予方便理解,一种提高对历史的雅兴,一种辅助能量!《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看过这部小说都赞不绝口,文学小说依然是文学类,它并不能代表一部正史,我个人认为,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但正史的史料有时候也是有限,也要一些野史,杂史,别史等来参考分析。

      当我看着《三国志》武帝纪的这么一句话"莫能审其生本末,"这句话结合文本上下文,意思是说,但曹嵩他过继之前的一切,没人知道一点因果底细。让我想起了张作耀先生史料《曹操传》中的家世源流及其青少年时代这一章节,史料对文本讲得很透彻,先提到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录,还介绍了曹腾,也就是曹节的四个儿子,其中他是最小的一个,还介绍了曹嵩,侧重点说曹操。作者的写作方法是从其他旁人引入主要人物。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986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