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真好!这群社畜竟然有专门的BGM!——重读《诗经》第二十五课:《驺虞》

原创

《驺虞》是《诗经·风·召南》14首的最后一首。

到今天,诗经《二南》全部读完。准备暂时休息,消化一下。

这首诗很短,才26个字,但是有两种解释,南辕北辙,很搞笑,实在讲不通,大学者们弄得神神叨叨五迷三道,在我看来,就是往意识形态上硬掰的结果。

先读原诗:

彼茁者葭(jiā),壹发五豝(bā)。于嗟乎驺(zōu)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zōng)。于嗟乎驺虞!

扫清几个词义:

茁:茁壮,茂盛。

葭(jiā):初生芦苇。

壹:发语词,无义。发:发箭,指发箭射中。五:虚数,这里指多。

豝(bā):母猪或小猪。

于嗟乎:赞美的叹词。于,同“吁”。陈奂:“于嗟乎,美叹也。”

蓬:草名,形状很像白蒿。

豵(zōng):小猪。

这些都解释了之后,似乎还读不懂这首诗,对吧?因为有个关键词不明白,也就是诗名“驺虞”。

如果查字典,很可能找到这样的答案:

驺虞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祥瑞之兽,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还配了图,如下:

图片说明是:状如虎,而五彩毕具,尾长于身,乘之日行千里,出林氏国。

古代的读书人就是这样接受的。且看这几本著名的教辅:

《毛诗传》说:“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君王若是施行德政就会出现,因此被视为是仁德忠义的象征。

朱熹《诗集传》发挥此义,宣传“诗教”说:“南国诸侯承文王之化,修身齐家以治其国,而其仁民之余恩,又有以及于庶类。故其春田之际,草木之茂,禽兽之多,至于如此。而诗人述其事以美之,且叹之曰:此其仁人自然,不由勉强,是即真所谓驺虞矣。”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人们驱除害兽,但又猎不尽杀,推仁政及于禽兽。

但是这么讲,能理解这首诗吗?

——在那密密的芦苇丛,一群野猪被射中。啊,多么仁慈的大虫!

明显说不通嘛!心疼书生十五秒。

那应该怎么解释呢?

驺是训马官,虞是园囿司兽官,都是王、诸侯进行狩猎时提供服务的专职人员,吃公家饭的公务员,名正言顺的社畜。

古时四季农闲季节都有狩猎活动,一则获取肉食皮毛,再则借此演练军队,加强武备。从“彼茁者葭(蓬)”的句子看,的确是在春天举行的田猎仪式。

而这种仪式,有很多礼法的讲究,驺和虞的工作是备受瞩目的,车驾得好不好,射箭成绩如何,是否合乎规矩,都要接受检阅。

根据《周礼·春官·钟师》记载:“凡射,王奏《驺虞》。”

《礼记·乐记》说:“武王散军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就是说周武王克商之后,曾以《貍首》《驺虞》两首曲子为伴奏进行射箭典礼。《墨子·三辩》也有“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命曰《驺虞》”之说。看来《驺虞》的曲子可以上推到西周初期。

所以说,《驺虞》是赞美这些兽官,也就是猎手的乐歌。

翻译成现代汉语:

密密一片芦苇丛,一群母猪被射中。哎呀这位猎手真神勇!

密密一片蓬蒿草,一群小猪被射倒。哎呀这位猎手本领高!

这就通顺了嘛。

“葭”和“蓬”都很常见,葭就是初生的芦苇,“蒹葭苍苍”嘛,“蓬”是蓬蒿,秋天会飞白絮的那种草,“首如飞蓬”嘛,写这两种草,一方面点明季节,一方面实写风景,蒹葭苍苍,蒿草离离,多么美好的春景。第三,据说这两种野草都是猪爱吃的。

最后读一遍许渊冲先生的英译:

A Hunter

This was a song sung during the hunting season in spring.

Abundant rushes grow along;

One arrow hits one boar among.

Ah! What a hunter strong!

Abundant reeds along the shores,

One arrow scares five boars.

Ah! What a hunter one adores!

参考书目:

王新禧、(日)细井徇、(明)李时珍:古代中国珍稀物种图腾器具彩绘合辑,领读文化,2018年9月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大辞海(中国文学卷),2015年12月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6月

高明乾:《诗经》动植物图说,中华书局,2020年12月

李山:《诗经析读》:中华书局,2018年7月

武纪东、武凯旋: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030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