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雪云散尽 宋•李元膺

洞仙歌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余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译文

一年中春天的景物,唯有梅花柳树韵味最深,到莺飞燕舞,春花烂漫的时候,春天则已经快到迟暮,让人感受不到新意。我作的这首《洞仙歌》,让探春的人吟诵之后,再不会有错过时序的憾恨。

雪后云翳散尽,清晨庭院已露出晴色。那新发的杨柳嫩叶儿,似遇人便露出柔媚笑眼。更风流多情的,还有那初绽的一点梅心,远远与杨柳相映,仿佛轻蹙蛾眉莞尔微笑的佳人。

一年里最好的春光,不在花开最浓艳时,而是梅柳初绽,花尚疏、香尚淡的时节,最为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百花争奇斗艳开至盛极,春天最美好的光景就已失掉了一半。还是趁这春光正好,早早占取、尽情嬉游吧,莫怕还有料峭春寒,喝上几杯美酒,自然就脸红身暖了。

赏析

词的开篇,先点明季节性,“雪云散尽”,春回大地,然后再说明自己观察的具体时间(放晓晴)和地点(庭院)。

庭院里所有,正如序言所写“一年春物,唯梅、柳间意味最深”,所以也就着重描写杨柳和梅花。杨柳才刚发出嫩芽,片片柳叶,就仿佛细长的眼睛一般,词人见此即喜,因为欣赏孟春,所以也欣赏孟春之柳,加以青眼。

可是他不写自己青眼望柳,却说柳以青眼望人,这里足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柳眼”这一传统比喻相结合起来了。

写完柳以后,再写梅花,梅花瓣小而蕊重,所以说“一点梅心”,前面既然以眼眉来喻柳,这里就用“颦轻笑浅”的表情来喻梅,远近疏隔,相映成趣,手法非常新颖。

下片开篇直陈“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而在于“小艳疏香”,小艳、疏香,无疑都是在说梅。然后再说待到仲春、季春之时,也就是清明前后,“百紫千红花正乱”,一个“乱”字,正说明浓艳过头,杂乱无章,群芳斗艳下毫无重点,也便不见佳处了。到那时候,“已失春风一半”,春季本身已经过了一多半的时间,月盈则亏,美丽到了极点,也便日益走向残败,故而词人不喜。

古人崇尚自然之美,这自然应该是天生有序的,不拥挤,不争闹,类似理念,便非常符合词人所写孟春的柳和梅,正如很多文人画那般,一枝疏梅,或者一丛淡兰,便见雅致,画面上涂抹太多东西,留白不够,反觉乱目而闹心。所以词人说:要趁着春光美好,多玩赏这早春景致,就算略微有些轻寒又何妨呢?喝几杯酒也便暖和了呀。。

词人作此,不是简单地向读者灌输早春最美的道理,他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迎寒而独立,不与群芳竞的士大夫的风骨。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07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