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反噬
——读《采薇》和《孔乙己》有感
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长子,叔齐是幼子。孤竹君立幼子叔齐为君,叔齐认为应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秩序,让位给伯夷。而伯夷又认为应该遵从父命,所以也未继位。二人的做法尽显孝悌之义。后来二人又认为周武王在父亲死后不埋葬之时,以臣子的身份讨伐君主,最终建立周朝,是不孝不仁的。所以发誓不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在首阳山。
他们不被旁人所理解,因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放弃了采薇,宁愿饿死。他们执着地走在一条艰难的路上,追求并践行着损一人以利天下的仁心,一辈子的纯善,心中的理想主义从未随着时间而动摇,可却没有迎来圆满的结局。所以,当破涛汹涌之时,他们是否被自己所坚持的事物所反噬?他们的坚持究竟是善,还是愚?
再将目光聚焦于孔乙己,一生都脱不下身上的长衫,那成为他一生都没有挣脱的枷锁。他是一个迂腐的人,自命清高,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残害下奄奄一息。可是,他身上的长衫又何曾不是他与现实对抗的证据?如果他没有读过书,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体力劳动者,虽头脑中没有知识的储备,但也可以凭借经验平凡度过一生。正是因为他读过书,所以才无比坚信自己所追求的事物,即便在如今看来是多么的清高和偏执,但他从未放弃那所谓象征“读书人”的长衫。最终,他所坚持的,也成为了残害他最深的。
当我们执拗地坚持一件事时,或许冥冥之中结局已经注定。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有时候,坚持不一定能换来想要的结果,无可奈何。这并非在否定坚持的意义,只是说当我们选择了一条极少有人涉足的路时,就必须承受它带将来的荣耀和苦难,你不能将坚持的一切划定在权衡利弊的范围之内,你要一丝不苟地遵循心中的信仰。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伯夷和叔齐追求道义和仁心的故事在历史中镌刻了永恒的篇章,流芳千古,时至今日仍震撼我们的心灵。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所坚持的,或许并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甚至有害于自己,所以世人选择不理解和放弃。鲁迅先生也借《采薇》去讽刺当时顽固不懂变通的文人,因讲究气节,不肯接受美国的救济粮,最终无法用好的方式拯救中国。
坚持有存在的意义,但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在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是否要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已经偏航,放弃是可以被允许的。但如果你的选择与坚持可以让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多几分笃定,让你的未来充满潜力,那么请你,选择了便不再回头。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147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