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通注(2·44)
【原书卷二·四四】
韩侂胄伐金而败,与张魏公之伐金而败,一也。后人责韩不责张,以韩得罪朱子故耳。然金人葬其首,谥曰忠缪,以其忠于为国,缪于谋身也。钱辛楣少詹过安阳吊之曰:“匆匆函首议和亲,昭雪何心及老秦。一局残棋偏汝着,千秋公论是谁伸?横挑强敌诚非计,欲报先仇岂为身?一样北征师挫衄,符离未戮首谋人。”少詹又吊姚广孝云:“空登北郭诗人社,难上西山老佛坟。”
韩侂胄(1152—1207),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宰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韩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贬谪宗室赵汝愚,史称“庆元党禁”。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开禧三年(1207),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劫持至玉津园杀死,函首于金。时年五十五岁。按:侂,音tuō。
金朝,(1115—1234),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并于1125年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朝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金国作为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质浓厚。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吸收辽朝与宋朝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法制度。军事上采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其铁骑兵与火器精锐,先后打败周边诸国。经济方面多继承自宋朝,陶瓷业与炼铁业兴盛,对外贸易的榷场还掌控西夏的经济命脉。金朝在文化方面也逐渐趋向汉化,杂剧与戏曲在金朝有相当发展,金代院本为后来元曲的杂剧打下了基础。
张魏公,即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世称张魏公、张枢密、张忠献、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封爵“魏国公”。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谪居十余年。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隆兴二年(1164),张浚病逝,累赠太师,谥号“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朱子,即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钱辛楣,即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清代史学家、汉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四年(1769)入直上书房,教授皇十二子永璂书法。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钱大昕是18世纪中国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大昕为“一代儒宗”。
少詹,音shào zhān,即少詹事。古代官名。秦、汉置詹事,秩二千石,掌皇后、太子家事。东汉废,魏晋复置。唐建詹事府,设太子詹事一人、少詹事一人,总东宫内外庶务。历朝因之。清代,少詹事为清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创设于1644年,品等为正四品。设置于詹事府,主要辅佐詹事等主官。
安阳,今河南省辖地级市,古称殷、邺城等,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早在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夏朝,胤甲(别名孔甲)即位,建都于西河。商朝,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漳河、洹河冲积扇扇缘,史称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于此,历经八代十二王255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殷商文明。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始祖,是世界三大古文字之一,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战国后期,此地属赵国。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开始的汾城之战中,被秦攻克,改名为为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分属河内郡和邯郸郡。辖区内始置安阳县。北周大象二年(580),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安阳县更名为邺县,原旧邺县地置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隋大业元年(605),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唐武德元年(618),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唐天宝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相州一度改称“邺郡”。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相州升为彰德府。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明清时期,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乾隆时期,临漳、涉县、武安、安阳、内黄、汤阴、林县(现林州市)等7县隶属彰德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改彰德府为安阳县。1949后,设立安阳专区,成立安阳市。1983年,实行以市带县体制。截至2023年5月,安阳市下辖4个市辖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4个县(安阳县、滑县、内黄县、汤阴县),代管1个县级市(林州市)。
老秦,即秦桧(1090—1155),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金穆宗完颜盈歌之子、金军将领完颜昌(?—1139)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收复失地;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挫衄,音cuò nǜ,意思指的是挫折,失败。《宋书·刘敬宣传》:“若忽师行不利,人情波骇,大势挫衄。”
符离,音fú lí,旧县名,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在此指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符离之战。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四、五月,张浚部署李显忠与邵宏渊两军十三万北伐,复灵壁(今安徽灵璧县)、虹县(今安徽泗县),进据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金军将领纥石烈志宁率军反攻,宋军败入城中。李显忠与邵宏渊不睦,邵不肯力战,诸将相继违令逃遁,金军追击,宋军大溃。此后宋丧失再战之力,遂被迫议和,是谓“隆兴和议”。
姚广孝(1335—1418),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为僧,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十五年(1382),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之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主持编撰《永乐大典》,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晚年,在明初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是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永乐十六年(1418),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此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北郭,音běi guō。释义:1、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齐人葬庄公於北郭。”杜预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汉·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2、“北郭先生”的省称。《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方术传·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借指隐士。清·吴伟业、林云凤《梅花庵话雨联句》:“北郭余偕隐,东山尔共瞻。”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北郭子车。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按:在本条诗话中,“北郭”应该是指隐士,借指姚广孝是僧人,乃化外之人,若隐士一般。姚广孝还是一位诗人。“空登北郭诗人社”句,意思是,姚广孝的隐士、诗人名头与他所做的坏事相比,都没有实际意义,不值一提。
西山,音xī shān,指北京西山,是北京境内的太行山北端余脉,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西山峰岭连延,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古人称其“神京右臂”。西山历今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几个区县,古称无定河的永定河贯穿其中,将西山截为南北两段。西山一直绵延至距城区较近的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香山以及西山余脉荷叶山、瓮山等。按:姚广孝墓塔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在北京的西山脚下。故在本条诗话中“难上西山老佛坟”句中的“西山”或是喻指“西天”的意思,暗指姚广孝作为佛教徒,却在明成祖“靖难之役”推波助澜,帮助朱棣夺取皇位。其罪孽深重,死后不得入西方极乐世界。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201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