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扮梁上的王昭君
在庆阳市华池县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王昭君的动人故事。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与和平共处的生动写照。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打扮梁,探寻那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奇女子——王昭君的足迹。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部,黄土高原腹地,这里山川壮丽,风土人情淳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个名为“打扮梁”的地方,因王昭君曾在此梳妆打扮,准备远嫁匈奴而得名。每当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打扮梁上似乎还能隐约听见那穿越时空的轻吟浅唱,讲述着那段不朽的传奇。
公元前33年,汉元帝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和平关系,应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决定挑选一位公主远嫁匈奴单于。在众多佳丽中,王昭君以其超凡脱俗的容貌、温婉贤淑的品性以及深明大义的胸怀脱颖而出。然而,她的入选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无奈。
据传,王昭君因不愿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故意画得丑陋,从而被贬入冷宫。直到临行前,汉元帝才亲眼见到她的真容,惊为天人,但为时已晚,昭君已踏上前往匈奴的征途。这一路上,她从长安出发,沿着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北上,途径华池,驻足于打扮梁上。过了打扮梁就进入匈奴地界了。在打扮梁,王昭君在自己的国土上最后一次为自己梳妆打扮,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未知的命运。
打扮梁,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想象。站在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位身着华服、头戴珠翠的王昭君,正对着铜镜,轻轻梳理着乌黑的长发,眼神中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憧憬。那时正是正月,黄土高原的冷风,吹过她的脸颊,带走了一缕发丝,也带走了她心中的一丝不舍。
自古以来,女子远嫁都是令人伤感的事情。不要说汉代,即便一千多年后的清代,曹雪芹在写到探春远嫁的时候也不无悲伤,请看《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曹雪芹的这首词作之所以悲凉除了《红楼梦》中大厦将倾的主题之外,远嫁的女儿由于路途艰难等原因难以回娘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猜想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为了纪念王昭君,特意在打扮梁上修建了一座梳妆台以作纪念。虽然历经千年风雨,那座梳妆台已不复存在,但那份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却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后人永远的记忆。
王昭君到达匈奴后,以其卓越的智慧与美貌,迅速赢得了单于及族人的尊敬与爱戴。她不仅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与技术,如丝绸、茶叶、农耕技术等,还积极学习匈奴的语言与习俗,努力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她的努力下,汉匈两族之间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友好关系,边境线上再无烽火连天,取而代之的是牛羊成群、和谐共生的景象。
王昭君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交融与和平共处的典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和为贵”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华池县,在陇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知道打扮梁的人都知道那是王昭君梳妆打扮后拜别故土的地方,王昭君的名字将永远熠熠生辉。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打庆公路(打扮梁——庆城)把古老的庆州和布满历史烟云的打扮梁连在了一起,打扮梁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繁华的驿站,但那份关于王昭君的美丽传说却如同黄土高原上的风一般,永远吹拂在人们的心田。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总会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站在打扮梁上,遥望着远方那片曾经见证过昭君离愁别绪的黄土高原,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传奇女子的敬仰与怀念。
他们在这里拍照留念、祈福许愿,希望能够像王昭君一样拥有美丽的容颜与智慧的心灵。而打扮梁上的风,似乎也在轻轻诉说着那段跨越千年的美丽传说,让每一个聆听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温暖与力量。
比较遗憾的是我们一行四人没有找到当地设立的任何王昭君的标志。
公路边一面巨大的墙面上倒是绘制了一副剪纸图案。(剪纸艺术是华池乃至庆阳的传统民间艺术)我们几个人只能说自己站立的地方就是王昭君当年梳妆打扮的地方。
王昭君在打扮梁上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与智慧,什么是大爱与担当。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面对何种困境,只要心怀大爱、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就能成为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桥梁与纽带。
秦直道,打扮梁,王昭君,民族融合,文旅融合,但愿我们都能写好这篇文章。
2024年7月29日于庆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