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 年 1 月 28 日—649 年 7 月 10 日),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他出身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是唐高祖李渊与嫡妻窦氏(追封太穆皇后)所生的次子。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在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 年),隋炀帝被突厥包围在雁门,十六岁的李世民响应救援,并向屯卫将军云定兴献策,布置疑兵阵容以震慑敌方,突厥中计撤军。大业十三年(617 年),李渊迁任太原郡留守,十八岁的李世民参与了李渊晋阳起兵之事。之后,他拜右领军大都督率兵征西河郡,斩其郡丞高德儒,后封敦煌郡公。

李渊建唐时,天下尚未完全统一。在历时近五年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四处征战,为建立统一的唐帝国做出了杰出贡献。

武德元年(618 年)七月,李世民率军征讨割据金城的薛举、薛仁杲父子,采用“坚壁不出,以逸待劳”的策略,最终成功破敌,河西陇右地区全部平定。

武德二年(618 年),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下太原,李元吉败退长安,形势危急。李世民率军北上,再次采取坚壁不战的策略,待敌军粮尽北撤时,抓住战机穷追猛打,于武德三年(619 年)四月将刘武周击败,代北平定。

武德三年(620 年)二月,李世民率军东征洛阳王世充。王世充不敌,乞求河北窦建德来援。李世民集中主力与窦建德决战,通过虎牢之战,一举击溃并生擒窦建德,王世充闻风而降。此战后,李世民威望日隆。武德四年十月,唐高祖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

唐高祖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为“玄武门之变”埋下祸根。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李世民得知他们的密谋后,与幕僚商议决定发动事变。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 年 7 月 2 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士兵,射杀了李建成,尉迟敬德将李元吉射杀。随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入宫宿卫,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在大臣的建议下,让出军政大权予秦王。六月初七(7 月 5 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武德九年(626 年)八月初八,李渊传位给李世民。次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年号“贞观”,他以隋亡为鉴,虚怀纳谏,注重吏治,使社会安定、经济复苏,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其为政举措包括:

- 广开言路,虚纳谏言,采用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思想,在制度上做了改进,将“君臣相得”现象制度化。

- 重视选拔人才,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把选拔优秀人才作为自己和宰相的首要职责,对科举制进一步完备和实施,新设弘文馆以储备天下文才。

- 立法方面,在《武德律》基础上制定了《贞观律》及其他令、格、式,立法空前完备。李世民还以身作则遵从法律威严,强调赏罚分明,量刑谨慎。

- 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轻徭薄赋,不误农时,兴修水利,增加户口,发展生产,同时大力戒奢崇简,精简机构以减轻人民负担、节约财政开支。

- 在民族关系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突厥、高昌等进行武力斗争以维护边疆安宁,打开民族交往通道,创造民族融合条件,在与“和亲”等友好相处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

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 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他的一生文治武功皆备,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 年 7 月 10 日),李世民病逝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传位太子李治(唐高宗),初谥文皇帝,累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261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