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为体,以仁为意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精华之一,朱熹的理学思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点缀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其中尤以朱熹的宇宙观最为明亮,横空而现,闪耀于群星之间。它以理为宇宙的本体,以仁为宇宙的意志,共同熔铸于完成宇宙的目的和人的使命,最后真正实现人的自由。

以理为体,释天。

孔子曾经对天进行了探讨,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是人类对生活在的生机盎然秩序井然的世界的一次探索。

朱熹也对其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更为理性的解释:有此理,便有此天也。即理是宇宙的本体。

朱熹通过“理” 的本体否定了“帝”和“神”作为有形本体的存在,并对其“人格”作了理性阐释。如“ 虽是理如此,亦须是上面有个道理教如此始得。”这种承认历史事实,又给予创造性解释的治学态度,具有较大的创新,也赋予了经典和现实的全新意义。

朱熹还把天之存在归属于理的存在,即大自然如此和谐有序,生机盎然,是因为在天地诞生之初就有个“理”的存在,而大自然的存在正是“理”存在的表现。

因此,无论是在具体自然方面,还是在“神”“帝”的超自然信念方面,朱熹都规定了理为其本体,以理释天是宇宙的目的。

以仁为意,成人。

要展开宇宙的内在逻辑和系统秩序,就要弄清宇宙的意志。朱熹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是宇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生”的动力与源泉在于“仁”。

一方面,他认为宇宙的本体——理本身就含有“仁”,且因“仁”的因素而有生机,就像谷种一样,恰逢时机而生机盎然。

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本性必须符合宇宙的本性。既然宇宙的“生”性在于仁,那么作为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有机发展也离不开仁。仁是人的本性,善是人的发展趋势,由此体现“生”的现象。

此外,朱熹还将“仁”与人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具体而言便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者如同天地之间的支柱,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即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不仅是每一个儒家学者应有的修养,更是每一个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从自我做起,推己及人,最后达到“博爱”的美好社会

由此,朱熹以仁为宇宙的意志,规定人要完成的使命,构筑一个“爱的世界”。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

天人合一的本质是宇宙的目的与人的使命高度一致,完美和谐。

人类与宇宙是互动的关系,宇宙的最终目的与人的终极使命相协调。

因此我们要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再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来帮助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使宇宙的目的在人的使命实践中实现,最终天人合一,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323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