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八十一:移觉(通感)——词汇、短语、句子

何为通感?”通”是相通、相联系的意思,”感”是感觉,即是人们常说的视、听、味、嗅、触五种知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人的各种知觉互相沟通、转换、迁移,即为通感。简言之,所谓通感即是以感觉写感觉的一种修辞方法。

通感的定义也是有所不同的,钱钟书先生《通感》一文中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两句,历来被奉为现代文学应用通感的典范。第一句中,感官中“清香”的嗅觉和“歌声”的听觉构成了通感。由比喻构成的通感要有相似点,那就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因为是“缕缕”和“渺茫”。在描写时打破了常规,把“声”和“香”联系,使嗅觉与听觉沟通,使两种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在心理反应上得到了自然的沟通。第二句中,视觉的“光和影”与听觉的“旋律”、“名曲”构成了通感。用“旋律”、“名曲”喻指光合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的艺术感受已不满足于单纯地视觉勾画而诉之于听觉,因为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其相通之处。】

2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刘鄂《老残游记》)【如果光说王小玉说书的声音很柔美,听起来很舒服,难免俗气,刘鄂的高明之处就是运用通感手法将无形无味的声音描摩得仿佛可以触摸一样:“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这便是以触觉写听觉。】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闹”本指声响,但在这里却是指春意蓬勃的景象,是一种由视觉到听觉的迁移,这一句把杏花盛开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转化成了波动的声音,即是见形类声。】

4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山关。(高适《塞上听吹笛》)【在明月当空的草原之夜,有人吹起《梅花落》的曲子,那阵阵悠扬的笛声,竟化成了落满关山的朵朵梅花。在这里,诗人把听觉美的特征表现为与之相通的视觉美的特征,创造了梅花飘洒似的笛声这一通感形象。】

通感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就像你看着满园的春色,会哼起“春之歌”一样。现实生活的文字的印记也不可避免地打下了“通感”的印记。

(一)词汇1、“响亮”,是说声音激越高亢。这里“响”是听觉效果,“亮”是视觉效果。视觉和听觉相通。2、“热闹”,是说人很多气氛很活跃。这里“热”是触觉,而“闹”既是听觉,是说声音大。听觉和触觉互通。3、“冷静”,意思是表示平和稳定的心态。同样,这里面“冷”是触觉,“静”是听觉。听觉与触觉相通,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心理活动。

 (二)短语1、“表情冷漠”,“表情”是视觉现象,“冷漠”表温度,是触觉,移视觉于触觉。2、“一弯寒月”,“月”是视觉,“寒”是触觉。3、“摇曳的音调”,“摇曳”是视觉,“音调”是听觉,移听觉于视觉。

(三)句子1、“你笑得很甜。”这里“笑”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笑的声音柔美,传导到我们的耳朵属于听觉;二是指笑的样子好看,传导到我们的眼睛是视觉。而“甜”很明显属于味觉。这句话将味觉、视觉、听觉三种感觉互移互通。2、“这妹子长得好辣!”这句话的意思是赞美某个女孩有一种独特的美。“妹子”“长得”什么样,传导给我们的是视觉,而“辣”是味觉,移视觉于味觉。

5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6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勾通。】

7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诗人把“雪花”与“春风”联系起来,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视觉通于嗅觉,写出了层次丰富,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

8避人幽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燃。(送·林东美《西湖亭》)【前一句写鸟语之快有如剪刀,由此听觉与视觉勾通;后一句写花色欲燃,花色浓艳,像要燃烧,视觉向触觉挪移。写鸟声,写花色,却听之有音,视之有温度,形象异常具体。】

9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听觉“钟声”与触觉“很轻柔”“很重”相通】

10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将视觉和听觉的词语互换使用,以耳当目,以目为耳,通过感觉的转移沟通,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彼此交互运用,从而达到深化诗文意境的效果。】

1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浓黑"即"极黑暗",本是形容当时"非人间"的社会的,现移来形容"悲凉"(心情),就把"浓黑"的非人间与"悲凉"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了,渲染了阴沉的气氛,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哀痛。根据"移觉"的定义,显然这是运用了"移觉"手法。】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371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