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浪漫自由”与“先锋反叛”于一身,这些法国建筑师,比奥运会更癫狂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是法国式的癫狂和自由。

河边搭建的舞台,散装的船队,随意穿插的流程……一切都是那么无序和松弛。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截图)

一边看奥运会,一边欣赏巴黎这座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设计相映成趣,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巴黎这座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图源:unsplash)

法国人不仅创造了古典建筑的典范——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还一直以建筑的形式颠覆传统,创造出了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金字塔这样破旧立新,具有英雄气概的建筑。

卢浮宫金字塔(图源:unsplash)

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也是顶尖建筑师的试验田,也因此诞生了多处地标性建筑,呈现了多种风格的演变。

100年来,法国建筑师们一直在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奔放的语汇,创造着充满革命性的建筑空间。

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图源:pixabay)

01

勒·柯布西耶:“狂飙”的现代建筑的旗手

柯布西耶(图源:Archdaily)

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出生于瑞士,但他在法国度过了大部分职业生涯,因此他被认为是法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从柯布西耶身上,能感受到法国人的反传统的“革命”精神,他创造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体系和框架,喊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理论,在二十世纪掀起了狂风巨浪。

集柯布西耶独创的建筑语汇之大成的萨伏伊别墅,今天这样的房子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大街上都是古典主义繁复建筑的100年前,它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萨伏伊别墅(图源:Archdaily)

柯布西耶还有着“乌托邦社会的理想,他相信,技术和工程的进步能使前瞻性建筑的诞生成为可能,可以为所有人提供住房,促成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

马赛公寓就是柯布西耶的一次尝试,它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容纳战后流离失所的居民,在这个新型密集型住宅中,屋顶花园、商店、健身房、托儿所等城市功能应有尽有,完整体现了柯布西耶的社会理想。

马赛公寓(图源:Archdaily)

柯布西耶身上也有浪漫的一面。他的另一代表作朗香教堂就体现了这一点。在朗香教堂之前,西方所有的宗教建筑都是高大宏伟的,采用对称的布局,而朗香教堂首次从人的视角进行设计,强调进入教堂的普通人的感受,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巨大挑战。

朗香教堂(图源:Archdaily,摄影:Gili Merin)

朗香教堂内部看上去似乎是任意划分的窗洞,实际上是依据“模数”设计而成,内壁刷有各不相同的颜色。光线从顶部洒下,使彩色的光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由高低不同的音符组成的美妙歌曲,让人们通过视觉感受体验到来自听觉的优美空灵的旋律。

朗香教堂(图源:Arcdaily)

柯布西耶的人生,有着一个浪漫诗意的终局。1952年,在法国南部海边的马丁角,柯布西耶为自己设计了一座小木屋。1953年之后,柯布西耶几乎每年中有半年时间会待在这座小屋里,直到有一天他在游泳时,因心脏病发作而与世长辞。

海边小木屋(图源:柯布西耶基金会Fondation Le Corbusier)

02

让·努维尔:一个绝不克隆的叛逆建筑师

让·努维尔(图源:Archdaily)

让·努维尔(Jean Nouvel)是目前法国最知名的明星建筑师,他的作品遍布全球各地,并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让·努维尔的学生时代经历了政治环境的变动,这助推了他叛逆性格的形成。他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在重复地教授标准的规则,刻板、毫无创新、缺乏想象力,甚至毫无意义。

他同样否定现代主义建筑的生搬硬套、千篇一律,他的作品自由且具有革命性,并将文化、技艺和科技完美融为一体,极为高产却不重复自我。2008年,让·努维尔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称其“极大扩展了现代建筑的语汇”

1994年竣工的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让·努维尔大胆创造了一个开放空间,并采用了5000平方米的玻璃,并使用钢结构一起编制了透明的表皮,打破了建筑的有形界限,呈现出模糊感和消失感的诗意美学。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图源:让·努维尔与艾曼纽尔·卡塔尼事务所,摄影:卢克·伯格利)

位于巴塞罗那的阿格巴大厦被人们戏称为“巴西的小黄瓜”,这座流光溢彩的建筑外表皮上安装了25种颜色的铝片。随着太阳的升起与落下,大厦表皮从红色到蓝色变换无穷,探索了一种差异化的效果。

阿格巴大厦(图源:pixabay)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灵感来自“沙漠玫瑰”(沙漠中一种结晶矿石),一层层白色圆片相互交叠并延展出去,让博物馆以一种随意的方式在不同的方向进行交叉。它的主体随意地向四周伸展,参观者根本无法预料自己即将进入的空间是何种形状。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新馆(图源:unsplash)

阿布扎比卢浮宫的巨大穹顶非常有名,由多层晶格状结构编织重叠而成,自然光透过穹顶的间隙,洒落在展厅外的广场四周,留下灵动的光斑,美不胜收。

阿布扎比卢浮宫(图源:Archdaily,摄影:Roland Halb)

近年来,在中国也有不少让·努维尔的作品落成,比如上海浦东美术馆,它有着极为洗练的几何线条,外观纯净节制。其纯白的立面石材是从山东的白麻花岗岩,由工匠打磨后,形成粗砺自然的表面肌理,像是细雨飘洒在建筑上留下的印迹。让·努维尔认为美术馆从属于黄浦江,不能参与到上海城市天际线的竞争中去。

浦东美术馆(图源:浦东美术馆)

03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法兰西的建筑诗人,“凝固音乐”的创造者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图源:Archdialy)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法国建筑师,被誉为“法兰西的建筑诗人”

包赞巴克自幼学习雕塑和绘画,1970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与其说他是一位建筑师,不如说他是一位艺术家,他的很多作品具有极强的雕塑感,设计了大量与音乐有关的文化建筑。

1984年,包赞巴克开始设计法国总统密特朗任内巴黎更新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巴黎音乐城。建筑在体量上被化整为零,形成多个实体与虚体彼此之间穿插间隔的空间效果,体现节奏感,由此带来空间上的音乐感受。

巴黎音乐城(图源:Archdaily)

巨大的波浪形屋顶划过建筑上空,置身于内院的人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起伏的旋律,巨大的号角形回廊则是直接通过具象的空间形态唤起人们对音乐的感知。

巴黎音乐城(图源:Archdaily)

卢森堡爱乐音乐厅也是包赞巴克著名的作品,极具雕塑感,形式简洁、层次丰富。823根17米高,连续而修长的竖向白色柱子组成了白色的帘幕,像是一架巨大的竖琴。阳光穿过其中形成光帘,就仿佛进入了一个音乐的世界。

卢森堡交响音乐厅(图源:Archdaily)

位于上海市中心黄金地段“法租界”的上音歌剧院,包赞巴克采用了小而美、优雅诗意的风格,让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在时空中对话。部分立面采用镂空挂板,光线通过镂空墙面与玻璃幕墙在室内产生透明与不透明的过渡,形成音乐的律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窗棂”的体现。

上音歌剧院(图源:Archdaily,摄影:邵峰)

04

保罗·安德鲁:突破传统,大胆创新

保罗·安德鲁(图源:Archdaily)

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1938年于法国波尔多出生。1967年,他年仅29岁时就设计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后来设计了遍布全球的机场项目, 包括尼斯、雅加达、开罗、上海、关西等国际机场。

法国夏尔戴高乐机场一号航站楼(图源:Archdaily,摄影:Paul Maurer)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建筑界兴起“新现代主义”的思潮,反对将现代建筑设计成缺乏人情味的巨大机器,而要在建筑中融入对历史、乡土、人情的解读。保罗·安德鲁正是这股建筑思潮的中坚力量之一,他于20世纪80年代参与设计、建造的拉德芳斯大拱门,是法国新现代主义建筑的标杆之作。

拉德芳斯大拱门(图源:Archdaily)

保罗·安德鲁在中国完成了相当数量且社会影响力非常之大的各类建筑,其中知名度最高且最有争议的,是2007年建成的中国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建筑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建筑师所要表达的,是广阔与慷慨、宏大与通向梦想的意象。

最具争议的问题,是这座剧院并不具有中国传统的味道。对于争议,保罗·安德鲁回应说:“对于传统,我们需要尊重,但不是模仿,在建筑设计中,如果你了解这种文化,那么你就可以很好地去实现它,但如果你不了解文化,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路线去走,怕的就是对文化半懂不懂,但是硬要往文化拉上关系。我永远不敢说自己了解中国文化,所以我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中国国家大剧院(图源:百度百科)

05

安妮·拉卡顿&让-菲利普·瓦萨尔:低调的“建筑革命者”

安妮·拉卡顿&让-菲利普·瓦萨尔(图源:普利兹克官网)

2021年普利兹克奖爆冷颁给了法国建筑师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Anne Lacaton& Jean-Philippe Vassal)。二人在法国波尔多国立建筑景观设计学院上学期间相识,后来成为生活与工作上的搭档。

他们的项目,外观均平平无奇,反造型,反商业,采用廉价材料,甚至看起来像是没竣工,但在建筑内里却暗藏玄机。居住其间的人能真正获得经济舒适的美好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让城市重回轻松和光明的伟大的创造?

位于法国圣纳泽尔的53套低层公寓改造项目,由一系列三层建筑构成,每层六户,首层户型设有私人花园,二三层户型则设有阳台或冬季花园。以绿色、经济的理念,大量使用透明、可开合的聚碳酸酯板和隔热帘,为住户营造出充满阳光的舒适环境。

53套低层公寓,社会住宅(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Philippe Ruault提供)

普雷特大楼100套公寓改造项目,改造了一座政府原本计划拆除的包含96套公寓的17层建筑。建筑师拆除了原始外墙,增加了每套住宅的室内面积,外挂可自承重的新立面,使整座建筑物的轮廓向外扩展。曾经局促的客厅现在可一直延展到露台,灵活可变的空间加上宽大的窗户,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

普雷特大楼100套公寓改造(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Philippe Ruault提供)

06

多米尼克·佩罗:设计2024年巴黎奥运村的“极少主义”大师

多米尼克·佩罗(图源:Archdialy)

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1953年出生于法国的科拉蒙特,现在在巴黎工作。他的理念是,建筑师应该首先考虑的不是建造什么,而是为什么建造,通过这样的思维,建筑师就可以不受形式的制约,用一种诚实的态度去设计。

1988年,年仅35岁的佩罗拿下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大型国际设计的招标项目,他的设计方案在建成后荣获“密斯·凡·德罗奖”。四个极简主义的玻璃塔置于开敞的花园四角,而在当时,其他建筑师都还在模仿着柯布西耶的混凝土建筑。

法国国家图书馆(图源:Archdaily,摄影:Davide Galli Atelier)

阿尔比大剧院是一个现代的玻璃盒子,位于法国南部一座古城的中心,它的立面遮蔽在铝网做成的曲面环屏之下,像是冉冉升起的帷幕。

阿尔比大剧院(图源:Archdaily,摄影:Georges Fessy)

2024巴黎奥运村和残奥会村的总体规划便是由多米尼克·佩罗操刀的。奥运村地处塞纳河畔,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紧密相连,以花园城市作为整体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利用滨水景观和起伏的地形,规划一系列开放式街区。建筑以简洁、现代的建筑风格为特征,大量使用木材、低碳混凝土和可回收材料。在奥运会闭幕之后,这里将会成为一个永久居住社区。

巴黎奥运村(图源:Archdaily,摄影:Stefan Tuchila)

结语

这些集“浪漫自由”与“先锋反叛”于一身的法国建筑师们设计的作品,也像是“流动的盛宴”,展现了法国的风情万种和多元气质。

一座座浪漫又反叛,先锋且雅致的建筑,在现代建筑史上留下了让世人惊叹的辉煌。每一个作品,都是一座美丽的纪念碑。

参考资料

《凤凰艺术 专访 |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我是时代的产物》(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采访/Sophie 撰文/dbk 张曦元)

建筑纪录片《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在建筑的边界之外》(《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五集)

《UED专访 | 保罗·安德鲁的建筑世界》(城市环境设计UED)

**好书推荐 **

《走向新建筑》

向永远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致敬
全世界建筑专业人士人手一册的经典之作
三年校译 全新修订
本书记录了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批量生产精神”等观点,阐释了现代建筑师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实例的解析提出解决方案。柯布西耶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本书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生态都市主义》

本书没有拘泥于对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枯燥历史追溯和深究,而是放眼未来,用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未来生态都市的各种可能途径和技术参考,而这种想象又是紧紧抓住生态都市的主线,建立在生态系统思想的基础上,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和价值所在。

《建筑设计笔记(第2版)》

经验不足的建筑师,需要一些准则为基础,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寻找可循的解决方案。本书通过系统讨论建筑设计核心课程,为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看待事物的方法框架、公认的准则与正统的设计理念;梳理非亲历不可得的经验,为忙于设计实践的建筑师提供做出关键性决策的参考。100余幅手绘草图,从大师案例的平面、立面图,到背后的设计思维,带你充分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工作方法。
在第2版中,还增加了关于绿色建筑、城市空间类型和虚拟建筑的内容,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需求。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373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